合川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钓鱼岛要塞

濑潭古镇

钓鱼山

钓鱼镇原为钓鱼山,位于合川区东北部,距县城约5公里。山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位于国家保护门上方。这是钓鱼台。

是钓鱼台。钓鱼台是巴蜀著名的古遗迹。据说古代三河泛滥,人们都涌到山上避难。正当他们饥寒交迫,奄奄一息的时候,一位巨神突然从天而降,在山顶上钓龙,把鲜鱼送给灾民,人民赖以为生。从此,巨神留下的石台叫钓鱼台,前面有五个洞的巨石叫插杆石。钓鱼山三面被嘉陵江、涪江、曲江环绕,形势险峻,倚天拔地。钓鱼山在13世纪变成了一座钓鱼城。依山建城是战争的需要。这不是肉搏战,也不是一两年的战争,而是持续了36年的攻防战。这不仅仅是南宋与蒙古军队的生死之战,而是一场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意义重大的战争——钓鱼城之战。

古云英

目前钓鱼城的停车场是原来的教场。教场东南侧,是古代军营别墅。别墅里有几个古代军营。古军营是以前渔镇的驻军。位置适中,道路便捷。只要有军事情报,部队无论东西南北都能迅速出击。南宋时期的古代军营

祥兴二年(1279),王力开城降元后,金碧辉煌的教场和一片军营被元军焚毁,之后荒废了七个多世纪,只剩下一片模糊的残垣断壁。1987至1989,国家拨专款平整场地,修缮部分营房。在古老的军营别墅前,有一条宽阔的幸福小道,是钓鱼城军民修建的贯穿全城的军事交通生命线。如遇军情,守备部队可通过快乐赛道快速到达战斗现场。钓鱼镇欢乐谷路站点全长8.5公里,路面宽3.5米,可供“三马并进,五人并进”。沿着欢乐谷路,你来到嘉陵江边。陡峭的海岸是坚固的城墙。据说钓鱼城靠绝壁而建的古城墙是17李龙,城墙上有了望孔和炮台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城墙上有一个堡垒遗址。南宋后期,威力巨大的管状火器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回到当年,蒙古军队从河的四面八方赶来,钓鱼城的军民在城墙上安放巨炮,从远处攻击被围困的蒙古军队。这可能真的是一个“死在烟雾中”的战斗场景...为了保护国家。

护国门

护国门是钓鱼城八门中最宏伟的一关。它位于城南第二道防线,左边靠着悬崖,右边面对深渊中的嘉陵江,上面写着“护国门”、“全蜀之钥”等字样。据说当年是用栈道进出,采用“过河踢倒桥”的方式(去的时候栈道修了,回来的时候拆了),是守卫城内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宋蒙双方在此经历了数百场惨烈的战斗,但此门未被攻破,不愧为“且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的险要之地!站在护国门上,从江边往下看,可以看到700多年前嘉陵江“一字墙”的遗迹。护国门内外的摩崖石刻很多,有蒋介石题写的“苦难”,何题写的“十年教训”。爬上梯子

爬上梯子

“登梯”是南宋末年渔镇军民开凿的栈道。梯子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刑场。据钓鱼城记载,1259年春,钓鱼城主人王建将蒙古大汗派来的金斩首。爬梯子是一个宽阔的平台。这些锅状的坑叫九口锅,是钓鱼城守军用来磨硝、硫磺、木炭准备火药的。这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遗址。当时,这里制造的铁矿、火炮等强大的杀伤性武器有效地增强了钓鱼城的整体防御能力。据说蒙哥汗(元宪宗)就是被这里制造的大炮打死的。

民族神殿

九口国遗址的东北面是护国寺和钟毅寺。南宋绍兴所建护国寺,元代(1298)毁于大德大火。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再次培养该寺住持。大门上的一块石碑上写着:城号上钓鱼,三江送水开巴护国寺。

切;殿名护国,孤飞云控蜀水。讲述钓鱼城保家卫国的重任。现在的护国寺已经改造成了钓鱼城博物馆。该馆以渔镇36年抗战历史为背景,从“历史风云、中原独钓、渔镇之战、神鞭断后、忠后人、宋代兵器、宋代居民生活场景、名人字画”八个方面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并有以油画为背景的战争沙盘、宋孟攻防双方12历史人物雕塑、王德臣呐喊等。

钟毅神庙

合川渔镇忠义寺,建于明清时期,是渔镇重要的古建筑群。寺庙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钟毅神庙

钟毅寺正殿“忠义千年”的牌匾下,有玉洁、冉进、冉普、王建、张珏等神仙牌位,红烛斑驳,透露着一丝哀愁。钟毅寺正殿左室供奉着王力、和熊二夫人的牌位。王力虽然因为开城投降而不能在正堂献上,但他和利得汇、熊二夫人对活城的贡献是不能忘记的,被称为“心强的云表”。

悬浮卧佛

在护国寺的西南侧,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悬浮卧佛。悬浮卧佛,刻于唐末,由悬浮崖雕成,雕刻精美,造型大气。卧佛长11米,肩宽2.2米。他穿着双领和下垂的道袍。他虚弱地躺着,威严而善良,有一种自然的情态。"一尊卧佛悬在空中."

古代”。虽然它没有举世闻名的大足石刻中的卧佛那么宏伟,但它的悬浮雕刻形象也是

在国内是必须的。这座悬挂着的卧佛,虽然经过了36年的烟与火的洗礼,仍然保存完好。挂在卧佛脚下,有一口井,从悬崖上渗出。据说山上有很多这样的井,但这些井却是当年坚守在山上的南宋军民的生命之源。

三生岩

雄观险路卧佛旁悬,有千佛崖三圣岩,崖壁上多名人题字。“三圣石”雕像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国保住持、白塔寺住持及其弟子捐赠雕刻而成。中间是阿弥陀佛,以观音和大势为两胁分坐左右。公元1243年至公元1279年,钓鱼城军民在统帅王建、张珏、王力的率领下,“春耕出田;秋运粮薪,以战养守。以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钓鱼城弹丸之地和独特地形,与蒙古铁骑浴血奋战。历经200余次战斗,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坚持抗战36年”的奇迹,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1][2]宋与孟钓鱼城之战

编辑这段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最厚的防御战——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到公元1279年全面爆发,持续近半个世纪。这是蒙古侵略者遭遇的最漫长、最疲惫、最棘手的战争。发生在1259年的四川贺州钓鱼城之战是影响最大的战争之一。1234年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收复河南失地,遭到蒙古军队伏击,失败。1235年,蒙古侵略者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进攻南宋,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到1241,蒙古人蹂躏了南宋的大片土地,四川是三大战场(另外两个是荆湖战场——今湖北河南,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削弱了对南宋的攻势。南宋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调整和充实了各战场的防御。1242年,宋理宗为了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层阶级,派在两淮之间的抗蒙战争中战绩卓著的宇杰执掌四川。于杰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山城防御体系。也就是说,沿着四川的主要河流和交通要道,选择险峻的山口建造城市和村庄,星罗棋布,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钓鱼城是这个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也是最坚固的堡垒。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相对高度约300米。嘉陵江、曲江、涪江在山脚下交汇,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有山川险要,也有交通便利。四川各地,水陆皆可达。彭大牙被任命为四川副使(1239—1240),命甘润初修建钓鱼城。1243年,于杰采纳了亳州(今遵义)先贤冉金、冉普兄弟的建议,派冉普兄弟重建钓鱼城,并调州、兴元。钓鱼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建在悬崖上,城墙用石头砌成。城市中一年四季都有广阔的田野和丰富的水源,周围的山麓丘陵中也有许多可耕地。这些都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持的必要地理条件和依托自然灾害、易守难攻的特点。1254年,河州司令王建进一步完善了城楼。四川边境地区的人们避开了兵荒马乱,钓鱼城成了士兵们吃喝的坚固堡垒。1251年,蒙古登上可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积极策划侵略宋朝的战争。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的长子孟戈,曾经和巴斗一起带兵入侵欧亚多国,以勇猛著称。1252年,蒙古汗命令其弟忽必烈率兵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了围攻和进攻。1257年,蒙古汗决定对宋朝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孟戈命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儿、李超攻淮河,分宋之力。他还命令兀良合台从云南派兵,经广西北上;蒙哥从蒙军主力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为战略主攻方向,意在充分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战、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川,再与沿江以东各路强强联合,直抵宋朝都城临安(今杭州)。1258年秋,孟戈率四万大军入蜀。加上蜀中的蒙古人和从各地招募的军队,蒙古人的总数大大超过了4万人。蒙古军先后占领了剑门苦竹关、长宁山城、彭州云山城、朗州大绰城、广安大良城等。,走近贺州。蒙派宋朝的一个叫金的人到钓鱼城投降,被宋鹤洲的统帅王建杀死。宋开庆元年(1259)二月二日,孟戈率军从鸡爪滩渡河,在狮子山扎营。第三天,蒙哥亲自监军在钓鱼城作战。7日,蒙古人攻墙。“墙”字,又叫“横墙”,用来阻挡敌人在城外的移动。同时城内守军可以通过外墙移动到“墙”字位置击退敌人,与外墙形成角度交叉攻击点。钓鱼城南北各有一字墙。9日,蒙古军攻占了该镇的西门。这一天,蒙古大军石来到钓鱼城参战。三月,蒙古军攻东辛门、七圣门、镇西门堡,皆败。从4月3日开始,雷雨持续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古人于西历月二十二日攻下国门。24日夜,孟军登上外城,与守城的宋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元史·宪宗纪》说“杀了不少宋兵”,但蒙古军的攻势最终被宋军打败,五月,蒙古军多次进攻钓鱼城。自蒙古可汗率军入蜀以来,他所经过的山城和要塞,大部分都被南宋守备司令的投降轻易得手,还没有遇到过真正的硬仗。所以钓鱼山之后,蒙哥想利用拉拉扯扯之势,攻其城,拉其城。虽然他在这座坚固的城市下呆了很长时间,但他不想放弃它。虽然蒙古军队的攻城器械准备得非常充分,但是钓鱼城地势险峻,无法发挥作用。钓鱼城守军在总指挥官王建和副指挥官张爵的联合指挥下,击退了蒙古军的多次进攻。董,千户人家,奉蒙哥单于之命,率兵攻打邓州城。董鼓励他的士兵爬梯子和飞石,并到达他的城市与宋军进行艰苦的战斗。但由于他的部门伤亡惨重,他被迫撤退。他的侄子董世元邀请他的叔叔董来攻打这座城市,并带领他的部队进城。他与宋军战斗了很长时间,但由于缺乏后援,他被迫退出。钓鱼城久攻不下,孟戈可汗命令将领们“共商进取之计”。运算速度突然觉得对攻城不利。不如留下少部分兵力去操心,与忽必烈等沿江大军会师,一举攻占南宋。而傲慢自负的将军们却主张强攻城池,反而把速度和速度之类的话当成了迂腐。蒙哥汗没有采纳快速行动的建议,决定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以灵活凶猛著称的蒙古骑兵却无法做到最好。六月,蒙古勇士(原名陈)率兵夜袭外城马,王建率兵拒战。天亮了,下起了雨,蒙古攻城梯断了,被迫撤退。蒙古人围城五个月,下不了城。王德臣独自骑马来到钓鱼城山下,试图降服城中的守军。他差点被从城里飞来的石头击中,于是王德臣病倒了,不久就死在缙云山的寺庙里。当蒙戈听到他死亡的消息时,他悲痛欲绝,失去了右手。王德臣之死对芒格的精神打击很大,钓鱼城久攻不下,让芒格怒不可遏。蒙古军大举进攻四川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被蒙古军封锁,始终未能到达钓鱼城。尽管如此,被围困数月的钓鱼城依然物资丰富,守军斗志昂扬。有一天,南宋守军在城外向蒙古人投掷了两条重15公斤的鲜鱼尾和100多份蒸面饼,提交给蒙古人,说就算守了10年,蒙古人也攻不下钓鱼城。相比之下,城外蒙古人的情况就很糟糕了。蒙古军队在坚城下待了很久,也是在酷暑时节。蒙古人本来就怕暑湿,水土不服,导致酷暑、疟疾、霍乱等疾病在军中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说,蒙哥在六月也生病了,光栅的集史专门说他得了痢疾。另一本书《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河州志》说蒙哥汗受伤。无论如何,蒙哥汗已经不能坚持攻城了。七月,退渔镇,至金尖山温塘峡(今重庆北温泉),孟死。据《元史列传》和《元文化碑刻行传》记载,许多随孟戈出征的将领都死在钓鱼城脚下,由此可以想象钓鱼城之战的惨烈和蒙古军队的严重损失。孟戈在钓鱼城下的败落影响很大。首先,导致了蒙古侵略战争的彻底瓦解,使宋左得以持续20年。进攻四川的蒙古侵略者被迫撤军,护送蒙哥的灵柩返回北方。他率领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将忽必烈包围在鄂州。他不得不撤兵返回北方,与弟弟阿里争夺可汗的位置。兀良合台军从云南经广西北上,到了潭州(今长沙)门口。由于蒙哥的死,军队也在忽必烈派出的一支部队的帮助下渡过长江返回。蒙古南北两军基本如期行军,但因西部主战场失利而功亏一篑。其次,阻止了蒙古军队的第三次远征,缓解了蒙古侵略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1252年,蒙古汗派其弟徐烈武发动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就在徐烈武准备进军埃及的时候,他得知了蒙哥的死讯,于是徐烈武留下少量兵力继续征战,自己带着军队回到了东方。结果蒙古侵略者因为寡不敌众,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古军队再也没有进入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自此陷入低谷。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第三,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是蒙古保守派,他的政策还是传统的。这种带有浓厚蒙古部落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经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和汉族地区的需要。而忽必烈汗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数推崇中国文化的开明人士。孟戈在位后,忽必烈受命掌管中国南方的沙漠。他大力招贤纳士,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引起了蒙哥及其保守派官员的怀疑,忽必烈被革职,汉化政策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可汗宝座后,继续推行汉化政策,逐渐改变蒙古人滥杀的政策,将人按种族分为四等,以避免对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造成更大的破坏。孟留下遗言,将来要夺取钓鱼城,杀光城中百姓。后来1279,钓鱼城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条件是城内不能杀一人。直到卫戍司令王力开城,钓鱼城才落入蒙古手中。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屠杀了一亿多人,抵抗的城市都被屠杀了。而且被宰的干干净净。只有钓鱼城抵抗了36年,侥幸逃脱。用力量让恶魔放下屠刀。渔镇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展示了防御功能,成为蒙古军队无法攻克的堡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战馆专门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古镇简介

濑潭古镇(3件)濑潭古镇其实应该叫濑潭古村,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始建于宋代。它就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中来滩古镇。

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村镇”。古村三面悬崖,有“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之势。清朝同治元年修建的骨灰盒只有重庆一个,城内有四个藏兵洞,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效果,以防备敌人。文昌宫,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柱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编辑此段落历史记录

濑潭古镇其实应该叫濑潭古村,从[1]到现在已经200多年了。建于咸丰年间,占地0.25平方公里,有四个城门。

涞滩古镇景观图(20张)交叉对称,村墙全部由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高7米,宽2.5米。为了防止太平军入川和李、兰起义,同治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加固维修,在整个古村周围修建了石砌防御设施,至今依然坚固。古镇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有400多间,200多米的青石小巷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原始风貌,给人一种回归自然,步入宁静山城的感觉。小寨门内街上有个救火用的太平池,题写“同治元年”。三步梯是一条狭窄的街道,由整体的石坝形成。历朝历代的脚印走出一条条路槽,这是一个古老的见证。镇上还有回龙观、张掖寺等遗址和九关十八庙的美丽传说。回顾清朝咸丰年间,濑潭曾是著名的水上码头,因靠近曲江,又有船只之利,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非常繁荣。穿越时光隧道回望,回到了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它靠近曲江,有利于划船,床滩也是一个著名的水码头,有水时可以吸引商人。当时来潭村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非常繁华,依山而建的两座佛寺也是风水宝地。

编辑建筑的这一部分

涞滩古镇古寺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重建于清代。古镇附近的九宫(安)曾有18寺的传说,是佛教信众的聚集地。鼎盛之时,僧人数千,回龙观、张掖寺已成废墟。现在寺内还保留着两棵参天古榕树和寺门。建于清代的文昌龚升宫,解放后改建为小学校,其主体建筑依然存在,包括古戏台和戏台外柱上的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令人叹为观止。

主寺二佛古寺,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它分为两个大厅。其上殿位于九峰山顶,占地51,81平方米,分为三个大殿,气势雄伟,宗教氛围浓厚。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佛殿)、观音殿。左右有社仓、禅房等建筑,呈四边形布局,尤其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原有三尊泥塑金身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闪烁。两侧泥塑的十八罗汉,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让人望而生畏。可惜寺内文物在文革中被毁。只有大雄宝殿的四根石柱高约13米,由一整块巨石砌成,十分壮观,堪称历代一绝。山门牌楼石雕精美,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作。下殿位于九峰山之间,为两层一层的厅堂,檐拱依山而建。其山石群雕是濑潭古镇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具有两佛禅文化的深刻艺术内涵,反映了唐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艺术结晶。二佛寺下殿最大的佛像乔达摩悉达多,高12.5米,由岩石雕刻而成,被称为“四川第二佛”。寺内石刻的16罗汉,是18罗汉-500罗汉像演变的始祖。禅宗六祖像是全国石刻中唯一的一组全家福像。南宋两佛寺石刻是中国第三次石刻艺术高潮的代表作品,共有42个洞窟,1700多尊造像。是中国最大、最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集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禅宗道场之一。著名学者易先生形容濑潭摩崖石刻为“埋藏在地下的一颗明珠”;美国艺术史学家何恩智博士称之为“石雕艺术的宝库”;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石雕专家段文杰先生题写了“赖坦摩崖造像,宋代石雕艺术之精华”“赖坦罗汉造像,石雕艺术之瑰宝”等题词。

编辑此段落的特征

濑潭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已经成镇了。古镇在曲江附近,自然风光优美,明清民居错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清代建造的骨灰盒现在保存完好,仅在重庆有。濑潭古镇分为入口和出口,近在咫尺,像兄弟姐妹一样,一高一低,一上一下,一刚一柔,互相照应。入口位于雄师曲河九峰山上,雄伟而阳刚。村子的墙很高,像群山中的龙虎。赖坦村占地0.25平方公里,四个大门交叉对称。村子的墙壁全部由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高7米,宽2.5米,与现代建筑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具有独特的古味特色。古村至今还保存着古堡风貌,有规模适宜的狭窄弯曲的石头街巷,还有400多栋清代民居。错落有致但木结构的青瓦小楼,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原始风貌,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回归自然,步入宁静山城的感觉。罗氏豆干、曲江鱼、土鸡是当地有名的特产。也可以试试当地的米酒。

编辑这部分风景

明代的石牌坊,清代的佛塔林,明清的墓葬和一些石刻。此外,还有著名的“濑潭八景”八景,即:九峰沈芸、佛岩仙迹、龙洞清泉、建一戏石、双塔迎舟、独树东门、弯弯曲曲的太阳、梁画浪。

编辑此部分流量

从合川市区往东北方向约42公里处是濑潭古镇,养在闺房里。开车半个多小时,合川到涞滩的高等级公路已经建成。涞滩镇交通便利。从合川到涞滩镇一路都是柏油路。坐公交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