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的历史

50年代的“一边倒”——指倒向苏联。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向东方集团倾斜。因为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基础上的屈辱外交,新中国奉行“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另起炉灶”、“收拾屋子再请客人”的外交政策,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例子就是对苏联的全面投降。这个不用我细说了。

60年代的“大面积”,是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在50年代的基础上全面开花。中苏矛盾开始激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第一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者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大量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东方集团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中苏矛盾逐渐激化。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外交形势。因此,中国对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奉行“一体”外交政策。

这一时期,新中国与柬埔寨、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势,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这一时期,新中国还首次以五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还参加了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会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70年代的一条线——70年代,逐渐确定了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一条线”外交战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逐渐由原来的强硬攻势转为守势。为此,美国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冰中国北部边境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对美国表示要改善中美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最终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比如1972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大规模外交。在此期间,中国与除安道尔以外的西欧、北欧和南欧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与北美的加拿大和西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这一时期,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80年代全方位定位——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起点是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第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在增加;第三,世界各种力量形成了几个中心。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发生大规模世界大战是可能的。鉴于此,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为“不结盟”、“长期开放”、“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例证: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已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纳米比亚等。迄今为止,中国已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一支决定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