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的特点包括

(1)实用性;(2)宏观;(3)社会性;(4)多学科性。公共营养的概念是根据人口的营养状况,提出解决营养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它阐述了人或社区的营养问题以及导致和决定这些营养问题的条件。《黄帝内经苏文篇》的出处曾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补”的饮食理论。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立现代营养学,中国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最早发表于1913左右,1917左右。在1925-1936期间,公共营养学的教学和科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编写了一本唯一实用的营养。

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届营养学研讨会于2009年6月1983+10月19在南京召开。同年,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专业组成立,并于6月1994升级为二级学会,正式成立。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推荐膳食津贴建议,1955年开始制定《日常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1997年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00年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