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斗鸡主要是指训练公鸡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战斗,然后设定时间,最后通过一只公鸡的胜负或受伤来判定胜利。这种民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据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封建王朝的奴隶主就已经在指定的区域斗鸡了。当时最有名的记载是,有一个姓姬的家族和泰家打了一仗。但是两家都有作弊的手段,有一家甚至在斗鸡脚上套了金属爪,让他赢了,两家却发生了争执。虽然相关记载不多,但我们也可以知道斗鸡的习俗最早是在春秋时期的贵族中流行的。战国时期,斗鸡的习俗在民间越来越流行,甚至史书中也有斗鸡训练的记载。而且我们还听说过一个成语,呆若木鸡,故事背景来自斗鸡。

说到斗鸡的高潮,就不得不提汉朝和唐朝。通过考古发现,汉代壁画上也有斗鸡的场面。图中是两个斗鸡人和他们牵着的公鸡,好像在互相炫耀,又好像是两只公鸡在斗鸡,为自己的公鸡加油。此外,还有描绘斗鸡习俗的壁画,还有观看斗鸡场面的观众。不仅公鸡会互相争斗,在汉代,斗鸡时还会拖一只狗来助威,以增加整个比赛的趣味性。在唐代,斗鸡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为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本人喜欢斗鸡,能带领公鸡走向胜利或训练公鸡的大臣们在当时都受到唐玄宗的喜爱,经常陪伴左右。这不仅仅是一个唐玄宗。根据一些诗词中对这种行为的嘲讽,可以看出斗鸡在唐代甚至成为了影响仕途的一种方式。

在其他朝代和魏晋时期,斗鸡都有诗词描写,比如曹植等人。也许在某些人眼里,斗鸡并不是一种优雅的行为。但魏晋时期作为文学大爆发时期,文人也认可斗鸡,甚至用相关文字记载。目前有作家认为,斗鸡在魏晋时期被做成一种思想解放的方法。宋代甚至建立了专门的驯养斗鸡的场地,也记载了如何训练斗鸡。比如喂公鸡的时候,米饭或者食物要放的高一些,这样鸡才能抬起头来吃。民间也会通过斗鸡进行相关比赛,观众可以通过投注获得利益。在清朝,养的公鸡往往非常凶猛,有的甚至重达9斤,极具攻击性。两只公鸡站在擂台上,就开始激烈地互相啄食,很快羽毛就会飞起来,甚至会有公鸡受伤或死亡。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一些地方成立了斗鸡协会,但已经明确规定不能通过斗鸡进行赌博,只能算是一种休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