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源简介

程恩源

程恩源(1917-1989)山西省文水县人。1938程恩源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师从北京猿人头骨发现者裴文中学习考古学。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迫关闭,程恩源退学。1942,燕京大学在成都复学,程恩源再次入学。1943程恩远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考入燕京研究院考古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考古学家郑德坤。1947,程恩源被调到华西谢赫博物馆任助理研究员。同年,四川邛崃因洪水冲走了许多唐代雕刻佛像,程恩远被派去挖掘。经过多次收集和发掘,程恩源获得了一尊近2米高的断臂佛像,被考古界誉为“中国的维纳斯”。1952年,程恩远随华大博物馆调入四川大学,并于1945年担任该馆代理馆长。后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物馆顾问。1989 165438+10月4日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2岁。

程恩远是著名的考古学家、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钱币学家和邮票收藏家。出生在文水县城关镇南关村。曾任四川大学历史学家教授、四川黔中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顾问。

中文名:程恩源。

国籍:中国。

出生地:文水县城关镇南关村

出生日期:1917

死亡日期:1989

职业:考古学家、收藏家、钱币学家

毕业学校: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

主要成就:被考古界誉为“中国的金星”。

他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

代表作品:敦煌写本、经书。

生活经验

程恩远师从裴文中。1917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他的父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支撑着一个贫穷的家庭,把他养大。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从小聪明好学的程恩源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以1934考入山西明县中学。大二时,他在《名贤》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清代康雍文字狱考》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史功底。

1938年,程恩源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次年转入历史系。1940年秋,我国考古学的权威、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从法国留学归来,在燕京大学任教,开设史前考古学课程。第一节课,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研究历史的,但他们都想看看北京人发现者的风采。此后,来听课的师生迅速减少,最后只剩下程恩源和贾兰坡两个学生。只有程恩源是焰炟大学正式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而贾兰坡当时是一名旁听者。两个学生全神贯注,坚持上完了裴文中的课。

裴文中到了焰炟大学后,就着手建设中国最早的专业博物馆——燕京大学史前展览馆。开学一个多月,程恩源作为助手,跟随裴文中进行史前展厅的具体筹备工作。当时馆里只有三个员工:馆长裴文中、书记程恩源、工人老王。那时候程恩远还是个学生。当秘书是一份特殊的兼职,每个月40元的工资,这对一个贫困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史前展厅于2月4日正式开馆,1940。由于人手不足,程恩源从开幕当天就开始兼职解说员。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并关闭焰炟大学。程恩远离开学校,后在成都复学,与裴文中分开。但他想当裴老师研究生的愿望没能实现。

成就“中国的维纳斯”

1945年初,程恩远得知在被占领的山西省老家生活的母亲和哥哥陷入绝境,八天后因病饥饿而死。家破人亡,只剩下他一个人!程恩远伤心欲绝,写道:“仇一定要报,为了家,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毅然放弃了两年的研究生学业,参军,加入了抗日青年远征军,决心上战场消灭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程恩远复员,再次从事自己喜爱的考古。

65438-0947,华西联合大学历史博物馆馆长郑德坤应邀到皇家博物馆讲学。他专门邀请程恩远到中国大博物馆主持考古工作,以保持博物馆的专业水平和发展。同年6月,四川邛崃西河洪水暴涨,河岸土层因洪水冲击而塌陷,多处佛教石刻被冲毁。不久,一些出土的佛经拓片、石刻传到成都,引起了华大博物馆的注意。时任博物馆馆长的DavidCrockettGraham派程恩源去发掘它们。当时所谓的中国古代西部第一博物馆只有七八个人,博物馆人手不足。考虑到程恩远是考古专业,只允许他一个人去邛崃试掘和采集。

程恩源在邛崃西河沿岸地区做了一次专业的发掘。令他惊讶的是,河边和河床上散落着许多石头碎片。他用草绳把每一件出土的石雕作品捆起来,然后雇了一辆黄包车运回博物馆。被洪水冲走的石刻、佛像等文物数量多,重量大,每次文物挖掘清理都需要及时运回博物馆。到第二年二月,他去了四次。为了发掘邛崃西河的文物,那年的除夕,程恩远没有回家。后来他回来,带回家的只是一捆柴火,却把170多块石碑、建筑、佛像、石刻带回了博物馆。

程恩苑出土和收藏的石质佛像雕刻精美,尤其是高1.98米的断臂观音佛像,被发现断成三截,散落在一里外的河床上。观音菩萨修好后又站了起来,但是胳膊没了。这尊重新发现的石雕观音佛像之美堪比金星,令所有看到的人赞不绝口。1954年,郭沫若院长参观博物馆时,被誉为“中国的维纳斯”!因其无与伦比的双臂,被称为“断臂维纳斯”。这尊佛像比常人稍高,面容端庄,服饰华丽,身材丰满,冠、髻、璎珞、皮雕精致,质感强烈。不愧为“中国的维纳斯”。这也是今天四川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学术研究一向严谨的程恩远并没有放弃对寺庙名称的考证。1948至10,第五次到邛崃发掘。好事多磨。他终于在现场找到了一小块可以证明寺名的佛经石,上面清楚地刻着“龙兴寺”。当时,程恩远高兴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一直看着手里的佛经碎片。至此,这些出土文物被正式命名为四川邛崃唐代龙兴寺石刻,为以后的发掘奠定了基础。

收藏界的一段佳话

学历史的程恩源很喜欢收藏。他喜欢收藏不是为了利益,主要是为了收藏历史,给后人留下可以见证历史的资料。在华西大坝学习期间,程恩源遇到了夏祥烈,他是华西谢赫大学的毕业生,喜欢收集硬币和门票。夏祥烈的曾祖父在清末1907买入川汉铁路20股,这些股份百年才派发一次。随后,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引发了著名的护路运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到了民国时期,川汉铁路的股份已经成了废纸,但这些股份却是铁路保护运动的见证。程恩远对清代川汉铁路的这些股票很感兴趣,于是夏想烈把川汉铁路的股票送给了他的朋友程恩远。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文革”结束后,夏祥烈的川汉铁路20股股份只剩下一张孤儿票。这张孤儿票就是夏想烈送给程恩远的那张。原来文革的时候,夏想烈家被抄了,19股票就此注定。而程恩远也是义军的财产,他的很多藏品也被抢走了。程恩远冒着极大的风险把手中的股票藏在旧书报里,只为蒙混过关。令收藏者们津津乐道的是,程恩远在1989去世前,曾嘱托家人将自己冒了险的这只股票归还给赵作为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程恩远留在华西博物馆,从事考古和教学工作。1952年随华大博物馆转四川大学。1954年程恩源担任四川大学博物馆代理馆长时,四川大学博物馆即将撤销,其所有藏品面临被多家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转移的危险。程恩源在会上提出,为了保存四川大学博物馆及其藏品,并使成立于1914的华西谢赫大学博物馆得以延续。今天,四川大学博物馆在中国所有大学博物馆中排名第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要归功于程恩源。

自勉诗

告别北京四十年,梦里绕燕园。

未名湖评顽石,古丘说山前宝山。

两次仙缘随雾去,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不是那句话,你会担心牛棚里的月亮。

其他相关

程恩远,山西文水人,先后在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裴文中先生,专攻考古学。1941年1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关闭燕京大学。程恩远越过封锁线南下。他在成都燕京大学复学,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1944 165438+10月,侵华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大后方震动。我的母亲和哥哥,住在日本战区的文水老家,很绝望,八天就饿死了。程恩远伤心欲绝,写道:“报仇就要报仇,为了家,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上面还写着:“1945年11月21日,接到母亲哥哥去世的消息,昨天上午报名参军”,以及“我誓不还血债,抗战胜利那天拿纸告慰逝者!”于是他戴上黑纱,弃笔从军,加入了“十万青年十万大军”,为敌抗战报仇。后来,他被派驻到四川卢希安县。

从65438年到0947年,他在华西谢赫大学博物馆工作。1954是该博物馆的代理馆长。

1955至今,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物馆顾问,四川省钱币学会副会长。除了讲授《汉唐旧石器与考古》外,对岩墓、石窟、陶瓷、古钱币、字画、象棋等有深入研究,撰写和翻译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包括《龙兴寺佛教石刻发掘报告》、《邛崃》(英文版)、《琼瑶五十年》、《琉璃厂窑址》(翻译)、《四川。

程恩远先生自1947进入华西协和博物馆以来,就与博物馆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42年来,他致力于四川大学博物馆事业,在博物馆建设、藏品收藏、鉴定、研究、展览和藏品宣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收藏、挑选、鉴定书画、拓片、石刻、钱币、印章、工艺美术、民族文物数万件。65438年至0948年,主持发掘、收藏唐代龙兴寺石刻200余件,并开设石刻陈列室。参与了博物馆早期通史、石刻、字画、革命文物、民族文物的设计与布置;1952左右,发掘收集了6具明清木乃伊。希望建立“中国木乃伊展示实验室”,先研究中国的古代木乃伊,但后来被政治运动破坏了。

几十年来,程恩源先生接待了包括郭沫若、李政道在内的大批中外来宾、学者和政要。他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娴熟的中英文讲解和解答,为博物馆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四川大学博物馆在1954面临被五家单位和博物馆彻底分解的危机时,程先生在多次会议上为其主张保存。今天,四川大学博物馆在中国所有大学博物馆中名列第一,享誉海内外,其对程鹤鹤先生的贡献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