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的人是谁?

尤溪县第一进士——林佶林佶(?~ 1091年),尤溪县长平乡金溪镇白泉村(现新阳镇中心村)人。宋六年(1046),尤溪县有记载的第一位进士。

林佶进京赶考,路过蔡州(今河南汝南),在酒店床上发现一个锦囊,里面装着上百颗珍珠。他通过商店了解到店主是旬阳商人周。第二天离开之前,林佶在房子的门上留了一张纸条:“林健普某天住在这里。”周和闻讯后急忙赶来,把珍珠全部归还。当林济初被提升为周迅法官时,他审理了一起海盗案件。老板的处分应该是严惩,暗示你做得好可以升职。经过反复审问,林佶认为证据不足,于是秉公执法,宣告58名违法者无罪。他在安徽六合任知府时,重视发展农桑和兴修水利,主张开凿36塘防洪防旱,深受百姓欢迎。他在担任广南矿经理和市场船时,深入矿井,精心计划,改进技术,提高产量,疏通运销,利国利民。在管理城市的港口时,他善于调停,安抚商人,繁荣贸易。他在河南任转运使时,整顿漕运,管理好物价,调剂运输,功绩卓著。深受宰相王安石的器重。在泗州任职期间,他在进入朝廷方面成绩显著,皇帝宗申称赞他“清廉”。宋元六年(1091)六月,林佶病逝于河南任府,葬于尤溪县观前乡罗达岐山。后人为了纪念它,在县城的西门口袋里建了周瑾广场。

朱熹朱(1130 ~ 1200)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又名钟会,别号惠翁,原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上饶市管辖)。他的父亲朱嵩曾任尤溪县令。九月(1130),朱生于尤溪县,绍兴十八年(1148)春中进士。

绍兴二十一年,20岁的朱成为同安县主簿兼县学。他经常给学生讲圣贤做人做事的道理,主张建设经史馆藏书。在业余时间,我研究儒家经典,探索佛教,道教和百家争鸣的哲学思想。任职三年后,回到崇安武夷山中山堂讲学著述,三次走到父亲的同学董力家(今南坪)求教。绍兴三十年冬,朱以为师,继承了“洛学”正统,奠定了理学的基础。惜春五年(1178),朱四十九岁,孝宗命朱掌管知南康军,劝农。朱到的第二年三月,恰逢大旱灾害。他立即组织修建水利工程,帮助人民抗击饥荒。65438年6月+10月,还力劝重建白鹿洞书院,设置校场,资助贫困生,培养理科生。惜春十六年(1189)十一月,朱受任,由西京嵩山宋福宫管事升为知州郡。次年四月,朱即位,享年61岁。在任期间,他镌刻了五经和四书,广为流传。他还废除了淫祠和秦桧祠,为被秦桧迫害的戈登平反,并要求朝廷免除漳州各县无名税700万,从各县所赚的钱总数中扣除400万,减轻了百姓负担,赢得了民心。第二年4月,他离开了。庆元六年(1195),66岁的朱升任助理讲师(宁宗皇帝的老师)。因不满宰相韩逸的权力,被革职,并被控窃权害政。他担任助理讲师仅46天。

朱一生清正廉明,为民请命,批评政府,屡遭排挤和迫害。他为官9年,只上朝46天,花了40多年讲学传道,著书立说。先后创办了云谷、汉泉、武夷、考亭等书院。著有《四书注》、《周易本义》、《明希解》、《太极图解》、《诗传》、《楚辞注》等60部400余卷。元明清时期,他的著作被列为正宗儒学,他的评论都要经过学士学位的考试。“我什么都不敢说,除非是朱子传。”庆元六年(1200),朱卒,享年71,葬于建阳黄坑。

明代靖边将军——詹戎詹戎(1500 ~ 1551),本名仁夫,尤溪县四十九都高石村(今新阳镇高石村)石归厝人。本人聪明博学,擅长书法,尤其是篆书。

明朝嘉靖四年(1525),詹荣忠是举人。次年进士,任户部主任,后升任外交大臣。任职期间,他奉命在山西大同储粮。在当地驻军遇到叛乱,大将军李进被杀。总督刘元庆率领他的部队围攻叛军超过65,438+000天,不能取胜。詹戎设计并策动了叛乱。不管怎样,他智取了主犯,平息了一场叛乱。于是,詹戎被提升为光禄寺邵青,并接替尚宝卿到南太常,受命为山东巡抚。半年后,他被任命为大同总督。明嘉靖二十五年,升任兵部侍郎左。当时的鞑靼酋长安丹,经常出兵侵边劫掠,扰民。詹荣与总督翁万达和总兵周合作防御敌人。明朝嘉靖二十七年,詹戎为确保边境长治久安,向朝廷上书,提出拨出大同每年的旅费作为军需、开辟山口、修筑堡台、开辟军运等八项建议,均被朝廷采纳。他亲自督修大同东段长城,洋河至傅玄西路沿西洋河、张家口1、41公里的边墙,修筑1、69堡台,确保了边境安全。同年冬,詹戎回京主持兵部。

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詹戎在北京积劳成疾去世,享年51岁。明朝隆庆二年(1568),朝廷追赠詹戎为工部尚书,并赐“恩宠皇帝”匾额。

罗俊·罗俊(1896 ~ 1985),国民党起义者,尤溪县城关镇建设东街人。光绪出生于清朝二十二年九月初十。宣彤第三年毕业于尤溪县第一小学(1911),民国三年毕业于福建福洲中学(1914)。4年,考入福建公立政法学校。5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加入中国革命党。

1980年春,罗俊以福建华侨中学教师的身份回国,同时担任福建省禁烟考官。14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罗俊因参加福州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学生罢课活动,被北洋军阀、福建巡抚周荫仁逮捕并关押了一年多。65438+2006年7月,福建省政府改组后,罗俊被任命为福建省第一监狱厅典狱长兼省农工厅二处处长。17年被辞退,在福州羊头口创办福州民工子弟学校。民国20年春,国民党福建党部任在尤溪县任党务指导员。同年,罗俊在尤溪南开山书院创办尤溪平民小学,招生200余人,实行半工半读制。民国22年,罗俊任国民革命军第52师南昌办事处主任。4年后转入武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组高级组受训。训练结束后,任第四、第五补充兵训练团团长秘书,后任国民党第21军、第85军、第25军特别党部团长秘书兼代理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罗俊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部上校参谋。民国34年65438+二月从杭州退伍后,开始在福州打渔。

1949年5月,在卢星榕的推荐下,罗俊接受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绍良的任命,出任尤溪县县长。回尤溪跟鲁上任。罗俊赞同卢星榕的起义计划,为迎接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尤溪和平解放后,罗俊被召回南平军分区学习一个月,后去福州做渔业。1951年65438+2月,罗俊因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刑”七年,期满后留队七年。1965 65438+二月回到尤溪。“文化大革命”期间,罗俊受到打击。1980年7月,罗俊被认定为国民党起义者,名誉恢复。

1980 165438+10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尤溪县委员会成立,罗俊应邀为委员,当选为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席、副主任。1983当选为CPPCC三明市委常委。1984 165438+10月,在尤溪县第二届CPPCC全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副主席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10月24日,罗俊在家中去世,享年90岁。

革命烈士——林林(1920 ~ 1948),原名林新建,号宋福,本县云源乡(今联合乡村)人。他的父亲林,既是农民又是木匠。他8岁上学,努力学习。17岁尤溪县初中毕业。随后,他被郑辉和该县丁地小学聘为教师。丁地小学关闭后,他回家办了一所私塾,招收了10多名学生教书。

中国的地下活动分布在与尚云村相邻的南坪县上长村和长埔洋村。林经常去那里赶集访友,听到许多革命道理和消息,受到教育,并经常把他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传播出去。民国34年(1945),他与林正品、林立水等人秘密商议,确定他与地下党有秘密联系。民国三十六年冬,中共党员蒋来到村,住进了他的家。他在临水家中召开了一系列家庭会议,宣传革命真相和情况,并经研究确定由林立水、林等人负责在和夏云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江经常到指导他的工作,他们都和林一起住在他家里。1937年7月20日,江率游击队到,林、林立水等人通知108联户到水围寺开会,成立贫农同盟及其总司令部。林被选为委员,负责文书工作。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县城。县治安队中队长陈玉林带着30多名战士到云源乡公所所在地塔兜,一次次到尚云、夏云抓贫农团骨干。8月15日,县治安队将林困住,在云源乡公所进行刑讯逼供。敌人把林脱光了衣服,用香烛烧他的全身,还把辣椒水灌到他的鼻子里,供出了贫农团的组织名称。林是不屈的,沉默的。8月21日,陈玉林派兵护送林回,在金鸡山下将其射杀。林死也不怕,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万岁!”他死时只有28岁。

革命烈士——林林(1921 ~ 1948),现为联合乡村人。小时候失去父亲,就靠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七岁时,我给别人养鸭,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来帮助弥补家庭。再久一点,向村里的财主租地耕种,每年收获的粮食要交60%以上。虽然他从早到晚在黑暗中工作,但他仍然过着没有食物和衣服的生活。村里的财主林红梅被常宝包围,占有大片土地,乘势欺压剥削百姓,生活奢侈。因此,他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对地主和常宝仇恨的种子。

民国37年春(1948),经老乡林介绍,林参加了中国领导的自然村秘密革命活动。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挨家挨户宣传鼓励。他用通俗的语言揭露地主阶级的罪恶。介绍沙县、南平的革命斗争情况;要求穷人团结起来打倒地主恶霸。37年7月20日,中共党员江召开贫农团团员大会(有65,438+008人参加),正式成立贫农团。林被推选为负责人。贫农团正式成立的消息传到县城,县政府和县镇乱委员会急忙派县治安队中队长陈玉林带着30多名战士去镇压尚云和下云村。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七日,林不幸被捕。5天时间,陈玉林一伙将林捆绑吊死,用香烛焚烧,浇辣椒水,夹木棒,坐虎凳30余次,十分残忍。林已经多次昏迷,但他醒来后仍坚持不说实话。陈玉林也无能为力。8月28日,他和其他贫农团员被押解到县城,在经过吠洋时,枪毙了林·。他死时只有27岁。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罗罗(1925 ~ 1990),女,尤溪县梅仙镇谢坑村人。罗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历任乡妇女代表大会主任、互助组副组长、谢坑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代表大会主任,当选为县人大代表。1963年春,罗春担任谢坑妇女耕作队队长,带领9名妇女冲破重重阻碍,在荒山扎营,开荒造林。次年,耕山队发展到25人,最多时达到105人。鬼洞山、虎头山等5座荒山被开垦,种上了水稻、大豆、杂粮、桐树、果树,饲养了猪、牛、羊、鸡、鸭、鱼等家禽家畜。从1963到1979,耕山队共种植3400多亩(其中油茶434亩、茶叶60亩、果树40亩、毛竹417亩),培育林木2万多亩,生产木材65438多万立方米,还生产了一批松节油和山苍子籽油。谢坑农妇队多次受到县、地、省表彰。期间,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先后三次到谢坑视察,称赞她们是“临海女兵”。在罗春的带动下,尤溪县有274个社会组织和团队开办的妇女养殖队,成员7700人。

因为罗春为尤溪县的林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1969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73年8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她还当选为中共尤溪县委委员、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省革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建省妇联主任。

1983年3月,罗春卓退休了,但她依然关心和支持林业部和妇联。1990 65438+10月15她在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尤溪县林业股东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因突发脑溢血,于6月65438+10月24日7时55分逝世,享年65岁。

阮,全国绿化劳动模范(1933 ~ 2003),1933,8月27日出生于泉州市鲤城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建农学院林学系。一直从事林业科研和林场生产,先后在县国有林园西管理处、林场指挥部、城关林场、经营林场任技术员、技术主任、副主任。1981 6月获林管工程师职称。同年8月,任林场场长。1988年7月在英林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同年9月调任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1996年3月,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1998年2月,退役;2003年10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70岁。

1957年8月,阮程川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他从繁华的泉州来到贫穷落后的尤溪山区。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同学和新婚妻子林如兰一起分发的尤溪。阮被分配到元西国有森林管理站,林如兰被分配到山头国有森林管理站。新婚分离未能动摇他对大山的爱。他到管理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尤溪县城周边山头的绿化方案。当他耳闻目睹一场森林火灾的祸害时,他决心从根本上研究森林防火措施。否则,再多的森林,再好的森林,也可能毁于一场大火。为了找出最好的防火树种,他把营造防火林带作为植树造林的必备要求,在山脊线上种植油茶、木荷、闽楠等防火林带,进行对比试验,其中木荷建在城南9.1公里的山脊线上。

文革期间,为了研究楠木林的人工营造,他不顾别人的打扰和嘲笑,不怕被扣上“白专家”的帽子。他仍然带着专业书籍和科技资料,静静地躲在一个不起眼的林坑山沟里,选择了一片1、61亩杉木次生林,进行杉木次生林树冠下营造楠木的实验,种植了24000株。不仅成功总结了人工营造楠木林的经验,而且提高了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这片楠木林长势良好,平均高度超过12米,DBH为17厘米。这项科研成果后来被省林业厅授予“发展珍贵混交林”二等奖。

培育林木良种是林业科学研究的又一项艰巨任务。为了突破这一科研课题,他从65438到0977在花口西工区建立了多树种林木种子基地。基地占地1.967亩。培育了杉木、柏树、秃杉、闽楠、红豆杉、闽楠、短叶松、厚朴等9个树种,建成了杉木第一代生产性种子园和第二代试验性种子园。到1994,完成了“杉木第一代良种果园高产无性系选择研究”。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临近退休年龄的阮也到了人生的黄金秋。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是获得了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木荷林带防火效能实验研究”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杉木、阔叶次生林培育改造实验研究”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纤细阿比丁人工栽培技术及利用研究”获省政府三等奖;1995“杉木第一代良种果园高产无性系选择研究”获省政府三等奖;木荷生物工程防火机理及应用研究获省政府三等奖;1997“世界银行贷款杉木造林环境监测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阮一生致力于林业科技和祖国绿化事业。本来他1993年满60岁,可以功成身退。但作为三明市第一批拔尖人才,他服从组织安排,继续担任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继续无私地从事百年树人事业。获县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奖励42次,其中国家级2次,省部级8次;有1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县三等奖,其中省部级三等奖6项;发表专业论文24篇,其中国家级19篇,省级5篇。阮在林业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奠定了他在全国林业科技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199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1998被国家科委授予“促进国家科技成果突出贡献者”称号,同年3月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英雄纪念碑”称号。1999年8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模范提名奖”。

尤溪山区开发第一人李继中,出生于尤溪县花仙村(1933 ~ 1996)一个农民家庭,大专学历。历任忠县农技站农艺师、尤溪农所副所长、种子农场技术、县农建站、农业科技官、县农技站副站长、站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科委书记、县科协副主席、科委副主任、县山地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记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国银杏研究会会员,福建省食用菌协会会员,三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到了20世纪90年代,正如他在商业自传中所写的,“老牛知道夕阳近了,所以他没必要鞭打自己。”。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努力工作,献身于事业。1990 3月晋升高级农艺师,1991被县政府授予第一批拔尖人才称号,1993 1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1994年3月光荣退役。

在此期间,他专注于灵芝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发。抓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草栽食用菌综合技术开发的组织实施;抓住尤溪名特果树——银杏速生早实丰产的研发;抓农业科技兴农,制定尤溪县八五计划。1990、1991年草栽食用菌综合开发获三明市科技兴农成果一等奖,被市评为先进工作者。1992年,全县食用菌总产值达1178081700元,其中草栽食用菌产值占3350万元,受到国家科委表彰。在灵芝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中,他采用试验和推广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了灵芝生产的快速发展。三年推广5031.5立方米,创造产值3821,000元,纯收入21,973元。“灵芝高产栽培新技术研究”成果通过省科委1992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论文获省微生物学会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速生早实丰产银杏的研发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改变了人们对银杏晚实的看法,出现了发展银杏生产的良好势头...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李记达到了他辉煌人生的顶点。就在李记中学准备承前启后,为尤溪的科技事业做出更多贡献的时候,他于6月1996 110因高血压猝死,享年63岁。

李继中的主要著作有《尤溪食用菌产业深度开发的途径》、《灵芝短节木质熟料高产栽培新技术》、《山区科技开发如何尽快出效益》、《如何繁荣食用菌产业》、《科技+资源=财富》、《开发银杏资源建立创汇基地》等9篇文章。此外,还参与编写了《金桔》,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1991获第四届全国金桔学术研讨会一等奖。《当代福建八大科技人才词典》和《当代中国科学家发明家词典》收录了对李继中成就的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