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的披露

在环境会计研究的各个方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首要内容。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绿色会计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团,从1997开始,每年都会发布环境报告。报告列出了简介、环保管理制度、环境影响、治理措施、治理成果、环保活动等几十页。同时,随着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指南的公布,环境报告的内容也在逐年变化。宝洁公司从1994开始编制全球环境报告,对象广泛(包括科学家、环保组织、立法者和消费者)。其目的是报告公司在环境方面对社会承诺的履行情况。报告发布后,该公司对各行各业的500名读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将反馈反映在明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

《全球环境报告》显示:

(1)宝洁面临的环境挑战;

(2)公司为迎接挑战和确保公司产品持续改进而制定的战略;

(3)公司的环境战略、环境组织和环境理念;

(4)公司环境责任的实施措施;

(5)公司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努力的有效性。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环境会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2007年4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些措施将迫使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的环境信息,并为公众提供一个参与污染减排的平台。

《办法》明确了信息披露的主体和范围。《办法》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公开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17类政府环境信息;对超标或总量超标排放的企业强制公开四类环境信息,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鼓励一般污染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许多不足。国内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向社会发布环境信息,但仅针对集团公司的部分情况,不涉及其下更多企业,提供的信息很笼统。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安全清洁生产经营章节中主要介绍了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但没有陈述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其他环境问题。

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环境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披露不规范。

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缺乏科学的量化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要以货币计量和披露的环境资产负债、环境成本和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因会计计量单位的多样性和披露信息的多样性而导致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准则,无法规范环境会计的对象和披露形式,导致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有些披露了,也没有相关标准衡量其信息质量,无法取信于公众,影响披露效果。

2.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比例低,政府机构监管松散。

中国政府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如环保局和中国证监会等。,没有建议上市公司必须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公司是环境敏感行业,没有主动去做这些事情。它们在北美上市,英文报告也会增加一个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而中文报告很少涉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