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的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

现代汉字简化运动起源于太平天国。为了提高识字率,太平天国的玉玺和公文都进行了简化。据非正式统计,太平天国使用的简化字超过100种,其中80%后来被采用(第38页)。太平天国最著名的一个字就是将“国”的“或”字改为“王”,但太平天国灭亡后,简化字运动也停止了。

清末,中国面临严重的列强瓜分危机。在这个国家动荡、人心变化的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主张变法自强。维新运动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认为,要救国强国,就要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就要克服繁体字带来的障碍。在这种思潮下,汉字拼音有了发展。维新运动的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主张拼音,但维新运动只持续了百日,拼音运动就胎死腹中了。

五四白话文运动是众所周知的。文字简化运动其实应该和白话文运动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这期间,很多人提出了提高国人知识水平的方法。要提高知识水平,首先要提高识字率,而要提高识字率,就要简化复杂的汉字。简化字获得了很多知识分子的认同,提倡使用白话文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赞成简化字的。著名汉学家胡适并不反对。

1909年,陆飞魁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识教育要用俗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简化字。

2月1920,1,钱在《新青年》发表了《拯救汉字倡议书》一文。

1922年,陆飞魁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汉字排序的意见》,建议采用已经在民间普及的简化字,其他笔画多的字也要简化。

1922年,钱、等知名学者向普通话统一筹备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简化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阐述了简化汉字的原因和方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