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土木堡的变迁对历史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说到靖康之变对历史文化的影响,就大不相同了。前者是一个帝王王朝的终结,北宋因为靖康之变走向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后者只是王位的更替。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在景泰帝和于谦组织的北京防御下击退了敌人,国家依然完好。
靖康之变,北宋的灭亡“靖康之耻,犹未雪。朝臣什么时候会讨厌?开着长车,突破贺兰山的缺失。饿了吃猪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留从头,收拾旧山河,上青天。”这是南宋岳飞将军写的《满江红》。即使北宋早已灭亡,靖康之变的耻辱依然深深地烙印在大宋人民的心中,渴望被雪洗去。岳飞在国破家亡之后,野心勃勃,渴望在战场上饿了就吃敌人的肉,笑渴了就喝敌人的血。这大概是仇恨的最高境界,是靖康之变带来的。
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宋徽宗和赵霁。另一方面,赵霁是一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被错误地放在了有艺术细胞的大宋皇位上。他根本没有治国的才能,却收集名花名石,饮酒作乐,赋诗作画,风雅是宋人之祸。
惠宗擅长音乐,所以蔡京为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乐队,招募乐师,改革音乐规则和乐器,并创造了一个新的乐谱。惠宗玩得很开心,于是朝臣们在宫里为他打开了市场,让官员和女人冒充茶商,让皇帝冒充乞丐和穷孩子取乐。惠宗本人爱玩,但至少他得把这个国家交给可靠的人来管理!但他没有,用的大臣都是蔡京、童贯、高俅。
在惠宗时期,一直是蔡京和他的党羽控制着国家事务。他们无视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制造借口,掠夺人民财富,贿赂公职人员,卖官鬻爵。为了阻止其他官员的评论,圣旨没有经过正式的途径,而是在惠宗亲自写完书后发出,称为“御手圣旨”,甚至还请太监杨秋为他写这本书,称为“书扬”,以达到他们胡作非为的目的。
惠宗的昏庸和无能导致了法庭越来越千疮百孔,法庭充满了硝烟。它怎么可能抵挡得住骁勇善战的女真统治者的进攻?公元1125年,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宋朝人虽然一心与游牧民族作战,但主张投降与和平的朝廷却屡屡示弱,导致北宋都城东京被攻占,1127年惠帝、秦帝被俘,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对历史文化的最大影响,不仅体现在宋人成为被征服者,而且中国女性贞节观念也逐渐强化。明清时期,民间女子贞节牌坊越来越多。在生存和贞操之间,封建思想统治下的女性只能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靖康之变后,不仅宋徽宗、宋钦宗被带到北方,北宋的后宫嫔妃、宫女也被带到北方。在受到各种方式的羞辱后,她们沦为奴隶,有的甚至沦为妓女。这种羞耻感使道教放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女性舍身保贞节。
土木堡之变、皇位之变后,在兵部侍郎于谦的建议下,“国家一日不能无君”,于是太后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即景泰帝。朝廷一心一意组织北京保卫战,数次南侵,兵力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和明朝讲和,送回英宗。可以说,土木堡之变,激发了明军的士气和民族气节。在北京保卫战中,明军勇气倍增,士气高昂,与瓦拉军决一死战。
永乐末年,蒙古的瓦拉部逐渐强大,在第一次继位后,多次入侵明朝的辽东、傅玄、大通等边境城镇,导致明朝边境警备不断。这时,明朝是宦官王镇的专制政权。为了谋求边境的安宁,他把一切都给了瓦拉使臣,导致朝廷的开支逐年增加。
正教十四年春(1449),还亲自领兵攻打大同,后分兵骚扰辽东、傅玄、甘肃。在王镇的鼓励下,英宗带领50多万文武官员和士兵出发了。明军离开居庸关后,一路风雨飘摇,士气低落,但前方战事越来越紧。随行的大臣们不断要求英宗留下来,不能深入,但王镇一意孤行,英宗只听王镇的。
八月初,大军到达大同,王镇想北上。这时,前方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英宗和慌慌张张地赶到李那里去了。他们被日夜奋战的瓦拉骑兵追上,被困在民间堡垒里。经过几次突破,他们失败了。英宗被瓦拉军攻陷,明军死伤数十万人。
消息传回北京后,王太后在于谦的建议下设立了新皇帝。景泰帝继位后,立即开始保卫北京,最终打败了瓦拉军。景泰元年(1450)八月,在国外生活了一年的英宗被迎回京,以太上皇的身份住在南宫。
土木堡之变守住了大明江山,在不割地不赔款的情况下带回了英国大员朱祁镇,但明朝国力也严重衰退。
可以说,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耻没有可比性。虽然两个皇帝都被俘,但前者只是朝廷的一次危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被俘的皇帝也平安回京。后者带来了亡国之痛。被俘的皇帝最后死在异国他乡,后宫妃嫔中的女性沦为奴隶和妓女,从而强化了女性贞节观念,给北宋以后的汉族女性带来了沉重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