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是?
东汉时期,有一个对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班昭,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班昭,陕西咸阳人,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出生于一个藏书万贯的名门望族。她14岁嫁给曹师叔,早年丧偶,活了70多岁。他的父亲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二哥班超是一位为西域做出贡献的伟大军人。班昭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和哥哥的指导和影响下,他熟悉了儒家经典和各种经典,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的学者,为以后写《汉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就是整理并续写成为一部重要的历史巨著《汉书》。
汉武帝初年,司马迁写了一部巨著《史记》。司马迁死后,班彪认为“多俗不足以随其书”,虽然也有人弥补。他收集史料,写了60多部传记,意在补充汉武帝以后所缺的部分,但还没写完就病死了。在《史记·列传》的基础上,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着手编纂包含西汉历史的史书《汉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不料公元92年,班固因牵连到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而死于狱中。这样,班父子花了几十年时间编纂的《韩曙》仍有《八表》、《田》未完成,整个手稿就有分崩离析的危险。幸好汉武帝和狄知道班昭是个博学多才的女人,就把她和叫到皇家东关图书馆继续学习《汉书》。班昭为了继父的遗志,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此后,她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在图书馆翻阅大量历史书籍,对父亲和哥哥留下的零散章节进行整理和校对,并在手稿的基础上补充了《八表》、《天问志》。至此,这部完整的《汉书》,经过40年的编纂,终于完成。虽然是四个人写的,但是读起来很和谐。
除了整理和续写《汉书》之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书》出版后,因为用的是古文字,很难读懂,看完也很难懂。班昭的学问很渊博。他在皇家图书馆东观图书室讲解《汉书》。当时大学者马融为了求班昭指点,跪在东观图书馆外听班昭讲解!
班昭除了对历史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外,还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写了16篇赋、赋、铭、谏、书、辩,编为三卷,可惜大部分都遗失了,只剩下《东颂》、《女诫》七篇。
而且班昭有着优秀的品质和对生活忠诚的态度。可见她一生不知疲倦,善于思考。她借鉴孔子的教育方法,启发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进行引导。她有野心,也很现实,不要求生活中来之不易的幸福和财富。她认为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因为聪明而延长,也不能因为无知而缩短。你应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忠诚会带来好运、背叛和灾难。恭敬谨慎,勤俭谦让,淡定不贪,严于律己,光明磊落。
班昭的德才受到汉和帝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她入宫,使皇后和嫔妃拜她为师,向她学习经学、天文和数学,使班昭声名远扬。每当有外国人来献外物,皇帝都要她即席赋诗一首。因为班昭的丈夫姓曹,所以人们尊称她为“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女子称为“大家”;“家”在这里读书。邓太后在朝鲜掌权后,班昭曾以主人的尊重参与政事,深得信任。班昭死后,皇太后亲自为这位多年便衣的老师默哀,并由使者监督葬礼。她死后,也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清代女作家赵复在《后汉赋(序)》中称赞她“望东续史,颂而有雅。”班昭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和女作家,名垂青史,光芒万丈。虽然《女诫》提出了一套男尊女卑、夫不如女、三从四德的规范和理论,后来成为封建社会妇女的行为准则,影响深远,客观上成为封建压迫妇女的“帮凶”,但在学术上出类拔萃的班昭,仍然不愧为古代妇女智慧的代表和古代妇女的骄傲。班昭的优秀品质和忠诚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