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历史文化建筑被破坏?
主要有三山五园,包括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山上有清漪园(颐和园)、静漪园、静明园,附近还有长春园、圆明园,统称五大园林。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皇宫的总称,建于康熙至乾隆年间。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一直是风景胜地,西山以东山峦起伏,湖泊罗列,泉水丰沛,山川相映,具有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所以历代都在这里修建宫殿等园林。乾隆年间,为了增加雨荷河水量以满足京畿用水需求,同时为了西郊防洪和发展水稻生产,对西山水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河湖系统的改善为西郊风景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山五园创建于清朝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多被焚毁。
同治年间,计划重修圆明园,于是周边附属园林残存建筑的木材被拆除,但因财政困难被迫搁置。1884集中重建清漪园(前山部分),改名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虽然没有摧毁颐和园,但却移走了园内大量文物,圆明园内残存的建筑和树木也被中国人民洗劫一空。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被列为皇家财产,向公众开放。1924后,由北平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但不少院落改为民房。清末,香山静宜园的遗址被皇室赠予英敛之、熊希龄等教育家兴办学校。民国时期,香山很多地方都被北洋政府官员占用,用来建别墅。玉泉山的情况也差不多。
将圆明园遗址内残存的石刻、栏杆、太湖石、围栏、砖等拆除,用以造园、建坟(张、谭等人在墓地中使用圆明园石),并将部分华表、石狮、假山湖石移至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正阳门、新华门、中山公园。长春园的遗迹也被移走了。圆明园周边的附属园林和太子赠予的园林,大部分被转卖给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民国富商,部分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