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考的两个知识点(二)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
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是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状态: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二)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确保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行;
(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并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三)其他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为依法行使各自职权而创设的;
(4)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人大?它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种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
41,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 * *产党的领导核心?
客观必然性:
中国* * *生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我国* * *产党性质决定的。
含义:
(1)能够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只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国* * *生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我国* * *生产党的领导。
42、中国* * *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其关系)
科学治理:
就是遵循* * *生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治理:
就是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治国: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主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
依法执政是* * *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民主执政要通过法治来体现,通过法治来保障。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3、?三个代表理论?重要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三个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做?三个代表理论?,是中国* * *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5.如何实施?三个代表理论?重要的想法?(关键、核心、本质)
(1)关键在于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理论?他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3)党必须牢牢把握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6、中国* * *产党。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生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7.中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1)中国* * *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充分合作的友好党派;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 * *产党的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原则:
长期生存,互相监督,以诚相待,荣辱与* * *;
(4)多党合作的基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5)重要的合作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49、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绝不可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精华:
取消中国* * *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后果:
人民政权的丧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50.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繁荣。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最重要的原则。
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3、三个原则的关系?
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 *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54.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什么做什么)
(1)我们要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中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宪法的确认,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它,继续巩固和发展它。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不仅是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和行使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哪里?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57.中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1)中国实行自己的宗教信仰政策;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4)中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
(1)中国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在重要思想指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且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坚持不懈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怎么样:
(1)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
(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教养,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生活。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原因、要求和根本特征是什么?
含义: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原因: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要求: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这是一项广泛的系统工程。
(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 * *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1.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
独立的权利;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
互不侵犯,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62.国际组织的作用?
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
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与平等。
6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职能是什么?
目的: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在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和自我意识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国家活动的中心。
(4)简言之,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合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成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功能: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并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本着《联合国宪章》精神开展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改革,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国家之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一些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和对立;
(2)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分歧甚至冲突。
(3)由于各国追求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不同,实行的外交政策不同,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国际关系错综复杂。
影响因素:国力
(1)是主权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2)包括服务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
(3)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国际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6.为什么要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
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
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7.今天这个世界还是很不安分吗?(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二)因边界、领土纠纷引发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局部冲突;
(3)西方国家介入并利用这些争端;
⑷各种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
68.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反对霸权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以和平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
(1)所有国家都有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权利。
(2)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确保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所有民族和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0.为什么世界走向多极化?
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1.各国应该如何提高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关注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72.中国如何提高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3.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外交政策的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自主决定自己在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和对策。
(3)和平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
75.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中国式的积极因素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是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6.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1)我们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在和平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不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