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这些历史问题?

点燃一支香烟...我慢慢告诉你

1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答:

明治维新的内容是

1.政治上:“废藩立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2.经济上:“工业化繁荣”:发展现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社交上,采取“换历”、“换衣服”、“剪头发”等措施;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事制度,建立现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设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忠于天帝的军队。明治维新的背景;5.文化上:送留学生去欧美留学,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诚和爱国主义;6.思想上: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全民学习的政策。它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于天下”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明治维新的影响是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向西方学习,“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至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则与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小田崇信、新渡户稻造等)有关。)吸收和引进西方文化和法律法规到日本,以及引进许多现代的东西,逐渐形成了“文明化”的趋势,对传统保守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仅在物质需求和生活习惯上发生了西化的变化,而且随着教育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还出现了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倾向(如守时、卫生、西方礼仪);文艺的影响力不小。另一方面,明治政府虽然改革决心很大,但总体上更注重促进国家富强的结果,也留下了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与清朝关系的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来自藩属地区的权贵长期控制国家事务、形成强大的“藩属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和积累的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相互作用,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将日本推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12.明治宪法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答:明治宪法的内容。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第一部以近代宪政为基础的宪法,于11,1889(明治22)年2月颁布,1890(明治23)年10月29日生效。在很多情况下,这部宪法也被称为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这部宪法既有宪政的成分,也有国体论的成分。一方面确立了以宪政为基础的议会制度,但另一方面议会的权威也受到国家制度的制约和限制。

明治宪法的影响

日本明治宪法由英法美向普鲁士德转变的思想模式,其实质是以天皇至上的名义进行宪政实践,是专制外壳与宪法内核的巧妙嫁接。明治宪法制度是一种多元而灵活的政治机制,它标志着以君权绝对权威与立宪主义相结合为特征的天皇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制度的确立。明治宪法是“和魂”与“洋才”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和魂洋才”的文化摄取模式,是天皇制所象征的日本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结合,是“日本与西方结合”的产物。同时,日本宪政制度也对中国近代宪政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13,德国和意大利的太阳有哪些最根本的相似之处?

嗯,我真的不知道...

14.简述美国内战的起因和意义。

答: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内战。卷入战争的双方是美利坚合众国(简称联邦)和美利坚合众国(简称邦联)。战争之所以打响,是因为美国南方11个州以亚伯拉罕·林肯于1861年成为总统为由,退出联邦,成立了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驱逐了驻扎在南方的联邦军队,而林肯则下令进攻“反叛”的各州。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导致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最终废除,对后来的美国公民社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然而,内战并没有完全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与此同时,内战成为19世纪第一场现代战争,铁甲船、左轮手枪和机枪也在内战中大放异彩。同时,内战是世界上第一次战地新闻报道,促进了报业的发展,战争中首次使用了莫尔斯电码和电报通信。此外,内战还用火车运送士兵和火炮到前线。

有人认为一战的种子早在1870就种下了。这是正确的吗?结合史实阐述自己的观点。

回答:没错,因为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于1870-1871年与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的战败、普鲁士的胜利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告终。普法休战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结果德法成了敌人,成了一战的起因!

16.简述1929至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a: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影响:经济危机中,一方面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万工人失业,数百万小家庭破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运动急剧上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比如资本主义国家自己找出路:罗斯福在美国实行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日本建立了法西斯军事独裁,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17,德国是一战战败国,为什么会迅速发展成为二战的战争策源地?

答: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在凡尔赛会议上被抢走了大量战争赔款和部分土地。但由于战胜国利益不均,相互制约,德国留下了一些生存的机会,尤其是美国,给予德国大量贷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给了德国生产建设的机会,国家发展迅速。1933年,希特勒当上了首相,夺取了国家政权,把德国变成了军国主义国家,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至此,二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8.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之比较。

答:无论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还是罗斯福新政,都是在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危机、政局动荡的背景下,利用国家干预恢复经济发展,使国家转危为安,为未来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但本质上,苏联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是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的作用,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由于危机发生的背景和情况不同,他们在危机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农业的调整,而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工业的复兴。

19.试描述那里和平会议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答:我不明白。会议在哪里举行?就我个人而言,你说的应该是巴黎和会吧?

背景:1918年6月,11,一战落下帷幕。1919 1为了解决战争带来的问题,奠定战后和平,胜利的同盟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因为这次和平会议没有邀请战败国和中立国参加,是战胜国举办的和平会议,战胜国大小不一,是大国操纵的和平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戴维·劳埃德·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蒙梭主持了和谈。

内容:在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来对付战败的德国,还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平条约和《凡尔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赔偿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牵制德国、苏俄等战败国和共产主义国家,但同时又企图通过组织国际联盟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出席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超过65,438+0,000人,其中包括70名全权代表。和会及其后续活动先后完成了与战败国的和平条约,其中对德和约最为重要的《凡尔赛条约》对未来国际关系影响深远。

对东欧的影响

巴黎和会的结束改变了东欧的政治版图。七个新的独立国家出现了: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南斯卢斯。虽然被嘲讽为“欧洲巴尔干化”,但由于这些地区杂居民族非常普遍,而且谈判者没有针对移民人口进行调整,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问题。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也显示了民族主义的胜利,即民族自决原则高。协约国的初衷是让东欧这些独立国家形成“警戒线卫生区”,防止俄国共产主义向西方扩散,使资本主义民主不受红色威胁。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要求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半岛主权,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让渡给日本。美国提出暂时交给英、法、意、美、日,日本拒绝。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两项建议: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和收回山东权益的“二十一条”;但是这个提议被否决了。巴黎和会引起中国人民抗议,五四运动爆发。当时,中国代表团共有五名全权代表,包括外交部长、驻美大使、南方政府代表王、驻英大使、驻比大使。中国代表最终未能在和约上签字。

20.相关国际关系学者认为,《凡尔赛条约》不是“和平条约”,而是“20年停战条约”。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有道理,因为凡尔赛条约只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对德国的掠夺和对海外殖民地的重新瓜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一般认为,虽然一战的西线战争大部分发生在损失惨重的法国,但克列孟梭的政策对德国仍然过于激进和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给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羞辱。时至今日,历史学家对此仍有不同看法。

凯恩斯在他的《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说,这是一场“迦太基和平”,意思是将即将打败德国的法国与罗马帝国相提并论,罗马帝国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后来,法国经济学家艾蒂安·曼托索(Etienne Mantoso)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没有成真。比如凯恩斯预测欧洲的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增加了1913,凯恩斯预测德国的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比1913年分别增长了30%和38%,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再比如凯恩斯预测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但实际上1925的数字是64亿,1927 76亿。凯恩斯预测,在条约生效后的30年内,德国不可能支付超过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声称,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的资金。

最近又有一种观点认为,德国从条约中获益匪浅。比如,历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他的《手边的战争》一书中提到,俾斯麦建立的德国政治制度没有被摧毁而是保存了下来,德国避免了战后战胜国的大规模军事控制(尤其是与二战后的情况相比)。

现在回想起来,在1919年,德国实际上取得了比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形势,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原本在经济和军事上不断扩张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孤立、内部纷争、卷入内战的苏俄。在南方,德国曾经的盟友奥匈帝国分裂成几个弱小的共和国,已经无法对德国的再次崛起构成威胁。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巴尼特声称,与德国人期望一旦赢得战争就强加给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相当仁慈。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相比,俄罗斯损失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炭产区和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巴尼特也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形势比1914时要好。曾经在德国东部平衡德国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已经消失,波兰充当了德国和新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在西方,只有法国和比利时在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上都不如德国。巴尼特还认为,英法应该通过彻底摧毁俾斯麦创立的统一德国,将其分裂成几个较弱的政治实体,从而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没有达到参战的目的。

如果不从现代战略或者经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然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公然践踏条约(如Z计划)并在国内赢得掌声的原因。历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前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了它们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发动侵略的必然性。

答:常见原因:1929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和日本的经济陷入困境,阶级矛盾尖锐。为了对内打压,对外寻找出路,两国统治集团选择了法西斯道路。

德国的特殊原因及其侵略的必然性:《凡尔赛和约》的过度惩罚导致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深恶痛绝。希特勒利用这一矛盾煽动民族复仇主义,赢得广泛支持。另外,德国是后来的资本主义强国,一直缺乏海外殖民地。希特勒扩大生存空间的宣传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所以德国法西斯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必然的。

日本的特殊原因及其侵略的必然性: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等问题。所以日本一直以占领朝鲜和中国东北,进而称霸中国为既定目标。在1929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日本迅速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与日本争夺东亚的主要竞争者是美国,华盛顿会议只是暂时平衡了日本和美国。

22.二战爆发前后,轴心国联盟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业态是如何形成的?

答:

轴心国家形成的原因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

就侵略扩张野心达成一致

反法西斯联盟

《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9月29日,苏联、美国、英国三方会议在莫斯科举行,签订了英美向苏联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材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对德意日宣战。其他国家也向轴心国宣战。10年2月22日,美英峰会提议所有对抗轴心国的国家签署联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在与英国和苏联磋商后进行了修改,并通过紧急电报发送给了盟国。1942 65438+10月1,2 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宣言》,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各签约国承诺动用一切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与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正在或可能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给予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以加入这一声明。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52个国家加入了联盟。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