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的历史介绍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是找出数学发展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并通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和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和评价,从而探索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文化本质。作为研究数学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往往有历史考证、数学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历史学家的职责是根据史料讲述历史,实事求是是史学的基本原则。从17世纪开始,西方历史形成了考证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更早,尤其是在清朝的乾嘉时期,至今仍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考证方法在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当然,要认识到史料有真有假,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必然会影响研究材料的选择和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历史考证结论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同时要认识到,考证不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数学史的研究也不能为了考证而考证。

不会比较就不会思考,一切科学的思考和考察都离不开比较,或者说比较是认识的开始。当今世界的发展是多极化的,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在文化交流中共同发展。因此,随着多元世界文明史研究的发展和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弱化,异质区域文明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区域数学文化的比较和数学交流史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数学史的比较研究往往围绕着三个方面:数学成就、数学科学范式和数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数学史既属于史学领域,也属于数学科学领域。因此,数学史的研究既要遵循历史学的规律,也要遵循数学科学的规律。根据这一特点,数学分析可以作为数学史研究中的一种特殊的辅助手段。在没有史料或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现代数学的高度来分析古代数学的内容和方法,以便追根溯源,总结理论,提出历史假说。数学分析其实是一种“古”与“今”的联系。①几何学的历史写于古希腊,但一直没有流传下来。

(2)5世纪时,普罗克洛斯还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注释中保留了一些数据。

(3)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一些传记和数学著作,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平和其他有关数学史的材料。

④12世纪,古希腊和中世纪阿拉伯数学书籍传入西欧。这些著作的翻译不仅是一种数学研究,也是对经典数学著作的整理和保存。从18世纪开始,j·蒙图克拉、c·徐波·艾和a·c·K同时起步,以蒙图克拉于1758(1799 ~ 1802,拉兰德补充)出版的《数学史》为代表。从19年底开始,研究数学史的人数逐渐增多,年代学和学科史的研究也逐渐开始。1945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19结束后的数学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史研究

代表作品可引自M.B .康托尔《数学史讲义》(4卷,1880 ~ 1908)和C.B .博耶(1894,1919d.E .史密斯(2卷,65438)。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把数学史写进了《数学原理》。以尤兹凯维奇为代表的苏联学者和以米永昌纪和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也出版了多卷《数学通史》。1972美国人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代表作。

2.古希腊历史

古希腊数学家的许多著作都被翻译成了现代语言,其中J.L .海伯格、胡尔奇、T.L .希斯等人都取得了成就。洛里亚和希斯还写了古希腊数学通史。20世纪30年代以来,著名数学家范·德·瓦尔登在古希腊数学史上也有建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匈牙利的a .萨博的工作更为突出。他从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欧几里得公理系统的起源。

3.古埃及历史

将巴比伦楔形文字泥板和古埃及纸莎草纸翻译成现代文字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查斯、阿奇博尔德等人翻译过纸莎草算术书,而纽格鲍尔更出名的是他几十年来对楔形文字黑板算术书的执着研究。他的《楔形文字数学史料研究》(1935,1937)和《楔形文字数学书》(与萨克斯合著,1945)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他的著作《古代精密科学》(1951)汇集了半个世纪以来对古埃及和巴比伦数学史的研究成果。范·德·瓦尔登的《科学的觉醒》(1954)被加入古希腊数学史,成为古代世界数学史的权威著作之一。

4、断代史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c .)写的《19世纪(1926 ~ 1927)数学发展史讲义》一书,是现代数学史年代学研究的开端。写于20世纪,但里面反映的大部分数学观点都是19世纪的。直到1978年法国数学家让·亚历山大·欧仁·迪厄多内撰写的《数学史导论1700 ~ 1900》出版之前,年代学数学史的专著并不多,但有(C.H.) H .韦尔撰写的《半个世纪的数学》等著名论文。数学各个分支的历史有很多专著,从数论、概率论到流形的概念、希尔伯特数学问题的历史,有很多著名的作家。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参与数学史的研究,这可能是基于(J.-) H .庞加莱的信念,即“如果我们要预见数学的未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或者如h .威尔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古希腊的前辈们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无法理解数学在过去50年中的目标,也就无法理解它。

5.数学家传记

以及他们的全集和选集的整理出版,是数学史研究中的巨著之一。此外,还出现了各种数学经典选读,汇集了历代数学家名著的珍贵片段。

6.数学杂志

最早出现在19年底,M.B. Cantor(卷1877 ~ 1913,30)和Loria(卷1898 ~ 1922,21)都已出版。近代有国际科学史协会数学史分会主编的《国际数学史杂志》。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闻名于世。历代正史的“预备”一节,经常讨论数学的作用和历史。比如更早的《汉律历史》说,数学是“推演历法,生成规律,制作工具,规圆,量方,度量衡,量量,发掘隐义,把握深奥,无所不用其极”。《隋书李志》记载了圆周率计算的历史和祖冲之的辉煌成就。历代的官方历史中有时会有数学家的传记。经典的官方年鉴记录了一个数学书目。

数学史的内容经常出现在中国古籍的序言和后记中。

比如刘徽《〈九章算术〉序》(263)讲了《九章算术》形成的历史;王晓桐曾在《上吉古算表》中评价刘徽、祖冲之等人的数学工作;祖逖为思源遇见所作的序,讲述了从天元到思源的发展历史。宋版《算术注》后的附录中有《算术的起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印刷保存的数学史料。在程大伟的《算法通宗》(1592)的末尾,有一段“算经源流”,记载了宋明之间的数学书目。

上述材料均为零散的片段,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是在清代中后期,在甘家学派的影响下进行的。主要包括:①古代算术书籍的整理与研究,经典十算(汉唐之间的计算)和宋元计算的修订、注释与出版,与戴震(1724 ~ 1777)、李皇(?~ 1811)、阮元(1764 ~ 1849)、沈(1829)、罗士林(1789 ~)后来罗士林写了补遗(1840)、竺可保写了三部域人传记(1886)、黄写了四部《域人传》实际上是一部传记体裁的数学史。以大量的收入数字,丰富的信息,恰当的评论,可以与蒙图克拉的数学史相媲美。

李炎和钱宝玉是运用现代数学概念研究和整理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使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都是在五四前后开始收集古代算术书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证、整理和研究,李炎的论文被自编为《算术史》丛书(1 ~ 5集,1954 ~ 1955),钱宝迪有钱宝迪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两人都出版了中国数学史专著。李燕有中国数学史(1937)和中国数学大纲(1958)。钱宝玉有《中国数学史》(I,1932),主编《中国数学史》(1964)。钱宝玉的《算经十书》(1963)是一部权威著作,加上上述专著。

从19年底开始,有人(、何、)等。)用外文发表过中国数学史的文章。20世纪初,日本人三石和夫撰写了《中日数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对中国数学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中国的一些经典数学书籍已被翻译成日文、英文、法文、俄文和德文。在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有人直接用中国的古典文献来研究中国数学史,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