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嘻哈文化?
Hip-Hop,意为“摇摆的屁股”,起源于美国黑人社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嘻哈是一种由很多元素组成的街头文化,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等。
嘻哈是一种街头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与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也是街头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嘻哈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即使不认识,你也能从他们的外表准确判断。
Hip-Hop现在已经从街头进入主流文化。在美国,主流娱乐空间已经被嘻哈占据;在韩国,Hip-Hop与自身文化相结合,成为最受欢迎的具有韩国特色的文化形式。在中国,这种文化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活跃。
所谓的“嘻哈”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甚至是一种固定的习惯。穿着宽松却昂贵的衣服,戴着名牌的头巾或者运动帽,收藏运动鞋,当然还有带数码摄影的手机和耳机,再加上一堆闪亮的金属饰品,踩着那种晃晃悠悠的步伐。
“嘻哈产业”,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过,但事实上,世界上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生活在这个产业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了。以台湾省为例。只要我们随便打开电视,卖手机、球鞋、牛仔裤、饮料的广告永远是一群年轻人戴着棒球帽、头巾、穿着宽松的衣服,甚至是一件带风帽的夹克,踩着球鞋,在那里跳舞、跑步或者做其他动作。这就是“嘻哈风”;当然,综艺频道的说唱歌手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在电视广告和综艺频道上看到的那种典型的“嘻哈风”,如果走上街头,那种“嘻哈风”在一些时尚少年甚至年轻的新中产阶级集中的地方就更常见了。一些年轻的暴发户戴着球帽,挂着帅气酷炫的无线手机设备,当然是“嘻哈风”的具体体现。
而“嘻哈风”当然不是凭空而来。风格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商品以及商品所创造的行为和文化代码。所以,风格自然是一个产业。那么,所谓的“嘻哈产业”到底有多大?可能会吓死人,因为根据专家的官方估计,“嘻哈产业”约占美国任何消费行为的四分之一,包括服装、鞋子、配饰、运动器材、电视、杂志、电影、广告、手机、软饮料和烈性饮料、连锁快餐、唱片、模特业、化妆品、艺术业、金融业和球类运动。
嘻哈是一种风格创意产业。
所以所谓的“嘻哈产业”,其产业规模太过模糊,难以明确界定。如果把与“嘻哈风格”相关的一切都纳入最宽松的定义,那么它仅在美国的规模就可能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但这个定义其实太浮夸了。所谓“嘻哈产业”应该是推出整个“嘻哈风格”的核心产业,所以是风格创意产业。保守估计至少有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2003年,美国《商业周刊》会对嘻哈界教父赛蒙斯进行报道,主要是因为这一年嘻哈界的表现实在是太惊人了。仅服装一项就取得了20亿美元的业绩。一部由说唱歌手阿姆主演的电影《8Mile》刚刚上映,首周末票房565438美元+0.2万,打破了《侏罗纪公园》的纪录。2002年,世界名酒Courvoisier用说唱打酒,销售业绩立马增长了20%。2003年,美国几乎所有的流行音乐排行榜都是嘻哈。因为整个“hip-hop style”变得如此强大,不仅扩大了工业活动的地盘,就连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顶级名校也认真地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工业现象来研究和教授。
新美国梦的最佳范例
因此,可以说嘻哈风不再只是非裔青少年的一个亚文化阶段。它所塑造的风格,在资本主义商业化过程中被占领和改变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在征服了纽约和洛杉矶之后,逐渐开始征服全世界。美国有一个所谓的“HipHopGeneration”,指的是1985到1990之间崛起的黑人一代。毫无疑问,塞蒙斯是这一代人中最成功的人。他是全球“hip hop产业”最大的创意人和发起者,他不再是“黑人Buppie”(Bup)。CanDream)是最好的模型。他是最重要的说唱唱片公司DefJam的创始人,后来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环球唱片公司。目前,他是美国第二大唱片公司,年营业额达7亿美元。目前拥有包括服装、传媒、饮品、金融等在内的庞大综合帝国。光是服装批发的年业绩就是2.6亿美元,整个帝国的年业绩大概是6543.8+0亿美元。
说唱是“嘻哈风格”的核心
关于“嘻哈风”,众说纷纭。有人说它起源于古代非洲,也有人说它起源于牙买加,但毫无疑问,白式的说唱歌曲是“嘻哈风格”的核心。在1970年代,它随着音乐合成器的出现而流行,用舞步表达不羁的悲伤和愤怒,因此它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追求自我认同,不服从主流。这种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很快在黑人青年聚居地和大城市的街道上传播开来。
除了音乐和舞步,他们的服装其实很街头。比如当时的黑人社区,生活匮乏,以街头贩毒为主业。那种又大又重的衣服或者带帽的衣服是年轻毒贩在街头通宵游荡所必需的,而宽松的裤子和口袋是用来藏枪的,球鞋是必要时用来追逃的。换句话说,这种服装其实本质上和不羁少年的帮派服装相当接近。
然而,从历史和经验中,我们也知道所有的符号意义都是流动的。走在街上,说话,穿衣,当民权运动造成的黑人地位逐渐被拉开,它的代号意义就朝着“帅”和“酷”的方向移动。然后通过中学和大学渗透到白人青年群体,以及黑人和白人交汇的领域,比如音乐和体育。正是因为这种渗透性,才有了商业眼光的黑色奇葩有了发挥的舞台。如果我们回顾“嘻哈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注意到,在60年代中期之前,它只能被视为一种“亚文化”。但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它因其酷炫叛逆的风格风靡全美青少年,甚至所有大公司都不得不关注它的存在并涉足其中。于是,1985年,索尼与DedJam唱片公司合作,帮助其在销售渠道上发展,1986年,阿迪?Das开始用说唱天堂帮助营销。当主流企业开始介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嘻哈风”已经成为主流的一部分,甚至取得了一定的统治力,这种统治力并不掌握在白人手中,而是由黑人创意企业家掌控,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整个“嘻哈风”的猫腻和可能的走向。
高端商品对嘻哈也有吸引力。
所以,从“嘻哈风”到“亚文化”,再到一个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风格和行业,我们或许可以在今年回顾一下所谓的“巴黎风”。法国现代思想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Bourdieu)曾经研究过法国所谓的“波西米亚风格”。他指出,法国大革命后,大量外省青年涌入巴黎,他们孤傲、无忧无虑、生活舒适,后来的“巴黎风格”有一大半是这种“波西米亚风格”的结果,是经过提炼的。我们今天去巴黎,很快就会注意到,巴黎的任何人,哪怕是休闲装,都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味,这就是所谓“生活方式”的奥秘。
时至今日,由于“嘻哈风”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产业,而且地位还在不断上升,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商品,还不断渗透到高档商品和名牌领域,如喜力啤酒、可口可乐、麦当劳、美国名牌Gap等等。这个时候的“嘻哈界”也出现了很多高端商品,有些嘻哈人物贵到普通人都买不起。例如,锐步在复活节推出了限量版的Sdot鞋,创下了该公司的销售记录,并立即在易贝以250美元一双的价格出售。这说明“嘻哈产品”是大众化、高档化的。如果再加上珍藏版的手机,就更不可思议了。
嘻哈音乐从美国传播到了全世界。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0年里,当我们说起“hip-hop”时,虽然名称相同,但本质早已大不相同。早些年,“嘻哈”是黑人社区贫困儿童的“寒酸”,对他们悲惨的命运充满悲愤。但时至今日,所谓的“嘻哈”早已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甚至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穿着宽松却昂贵的衣服,戴着名牌头巾或运动帽,收藏运动鞋,当然还有带数码摄影的手机和耳机。如今的“嘻哈人物”靠帅酷取胜,也许经过几年的不断提炼,他们会成为一种独特的“纽约风格”!以前的hip-hop有点红眉绿眼的姿态,但是今天的hip-hop已经变成了酷哥和辣妹。时代变化真快!
所以,“嘻哈产业”的整个发展史,其实是一个很值得创意产业研究的课题。“嘻哈产业”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非法到主流,从非商品到商业化的过程。是边缘人的原始风格,最后不仅发展成了新的主流,甚至随着美国的国情传遍了全世界。有太多的招数值得详细参考。无论如何,教父级企业家塞蒙斯绝对是20世纪创意界的传奇英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影响美国四分之一的日常休闲消费活动,这是生活产业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