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起源

1.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它是由青铜制成的。它由大小不一的扁圆形钟按音高顺序排列,挂在巨大的钟架上,分别用T型木锤和长棍敲击,可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铃铛的音调都不一样,所以根据音乐谱轻敲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西周时期就有编钟,当时编钟一般由三件组成。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编钟的数量逐渐增多,其中9件一组,13件一组,以此类推...1978湖北省睢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约公元前433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引人注目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大到足以占据一个现代。由19个钮铃、45个雍铃、一个楚惠王赐的大福钟组成,共计65件。这些钟分三层八组挂在钟台上。直接挂在上层的三组叫钮铃,斜挂在中下层的五组叫雍铃。最小的按钮铃高20.4 cm,重2.4 kg,可以在性能上定调。最大的低音永铃高达153.4cm,重203.6 kg,整套铃总重量2500kg。钟框为铜木材质,形状为方形(如┏),全长10余米,上下三层,高273米。它由六个带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柱子支撑着。整套钟梁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六个T型木锤敲击高、中音符,两根长棍敲击低音符。根据声学专家的研究,编钟中的每一个钟都能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敲击钟上标记音的位置,就能发出符合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演奏出现代钢琴上黑白键的全部声音。这套编钟的固定音频为256.4 Hz,几乎等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出土后的实验表演表明,虽然它们被埋在地下2000多年,但它们的音乐表现仍然非常好。他们的发音准确,音色优美,音域可以跨越五个八度之多,变音也比较完整。所以古典和现代音乐都可以演奏,伴奏的效果也很好。

曾侯乙的编钟由铜、锡和铝合金制成。整套钟饰以人、兽、龙的图案,铸造精美,细节清晰,并刻有金文标明每口钟的发音音调。这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2400多年前。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比欧洲十二等分律键盘乐器的出现早了近2000年。

2.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由挂在木架上的几个大小不同的钟组成,以形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不同的音高。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同,但编钟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早在3500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编钟,但当时有三套编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在古代,编钟多用于宫廷演出,但很少在民间流传。每当有战役、出庭或祭祀时,都应该演奏。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阶级的专用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以来,我国云南、山西、湖北等地的古代王公贵族墓中出土了许多古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湖北睢县曾侯乙墓中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湛,音域可达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现代c大调七音音阶。此外,编钟上还有2800多个与音乐规则有关的铭文,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出土最多、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优美,能奏出与歌唱相同的旋律,又被称为曲钟。

1982年,武汉民族乐器厂和武汉精密仪器铸造厂在曾侯乙编钟的基础上,制作了一套新的仿古编钟。这套编钟也根据舞台表演和现代音乐的需要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整套共有24个铃铛,每个铃铛能发出两种音调,分三排悬挂。

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楚尚》。这首音乐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悲痛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