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一词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顾名思义,导游就是导游。导游的名字是由“导”字演变而来的。“导”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知山林之形,不知险阻,不能行军;那些不需要‘向导’的人是找不到正确的地方的。
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管仲到齐桓公去考察北方的孤竹,从春天一直到冬天才回来。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他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不知所措。后来管仲提出一个办法,说:“老马的智慧可以用。”是那匹老马骑在军队前面,放开它,跟着它,回到了家。事实上,这匹老马扮演了向导的角色。所以留下了一句成语“老马认路”,流传至今。
三国时期,诸葛亮五月过泸沽河,那里寸草不生。深知“向导”的重要性,他起用熟悉云南地理的永昌人吕凯作为行军教授和向导官,按照吕凯画的“徒手地图”进军云南,取得了七逃七胜的胜利,使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相信“丞相天威,南方人永不回头”。这应该说与向导官陆凯的贡献有关。
在中国的旅游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仍然采用“导游”的称谓,有人称之为“旅游官”。还有一个官方名称叫“组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确定了“导游”这一特殊称谓。
现在导游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作为导游,必须有导游证,有丰富的地理、历史等文化知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游迫切需要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对于一些只知道劝游客买东西,总想拿回扣的不合格导游,只能称之为“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