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为什么战士们发现这种动物就马上杀了?
信鸽的历史出现的更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喂鸽观赏和食用的记载,但真正有意识的利用鸽子训练其帮助传递信息的能力,则起源于隋唐时期。众所周知,唐朝时期,日本频繁游历中国,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而信鸽的饲养和训练技艺也在这一时期传到了日本等地。
15-16世纪,也就是日本战国时期,战场上开始出现信鸽传递军事情报。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越来越重视信鸽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所以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江户时代,人们还可以用信鸽传递信息。但是江户时代的信鸽依然价值不菲,普通人买不起。只有一些私营部门的商人在传递食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信息时会使用信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原本是高价值产品的信鸽成为军队的标配。在军事信息传递工作中,信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日本明治二十六年,为了获得更多的信鸽用于军事情报传递,日军专门修建了鸽舍,这标志着日本信鸽正式在军队中大规模投入使用。从此,“军鸽”成为日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它把日本最好的军鸽带到战场上,帮助日军传递信息。可以说这些军鸽是侵华日军的帮凶。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更加危险。所以,抗战时期只要一发现这种动物,战士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立即捕杀。
起初,这只看似普通的鸽子并没有引起我军的注意。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我军损失惨重。这些血的教训让我军发现了军鸽的危险。为了阻碍日军的信息传递畅通,我军专门成立了一个小分队,任务是捕杀空中传递信息的日军鸽子。没有连贯的信息传递,日军每走一步都很谨慎,给我军留下了追赶的机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杀死一只信鸽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日军得知我军专门捕杀他们的信鸽,阻断了他们的信息交流,于是决定再建一个饲养训练基地,增加军鸽数量。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还建立了非常严密的防御体系,以防止我军破坏他们。当地人听说后,自发加入了消灭军鸽的队伍,但这种军鸽训练有素,能随时改变飞行姿态和朝向,一般很难杀死。
当时负责拆鸽的队长对此非常担心。为了消灭这一大批军鸽,他乔装打扮,混进给日军送新鲜食物的队伍,悄悄在军鸽的食物中下毒。很快,这些鸽子大部分死亡,对日军在军事情报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日军投降,这些残存的鸽子被当地人捡走带回了家。他们都被杀了,用来做鸽子宴。这几万只鸽子平日训练得当,肌肉紧绷,百姓乐此不疲。
东周史书记载“事在人耳,腐骨不知。”鸽子本身只是一种普通的动物,但由于日本的利用不当,那些军鸽被迫成为人们厌恶的对象,成为战争的帮凶。可见错的不是鸽子,而是把鸽子当工具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