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论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世世代代与自然抗争,改造生存环境,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早在传说中的时代,黄河流域就发生了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舜命禹治水。于用挖沙的方法把洪水引到河里,然后让它流向大海。他治水认真负责,工作非常努力。他“三进三出,不进”,用了13年才最终控制住洪水。

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专家、蜀郡县令(相当于后世)李冰,功绩卓著,贡献千古。他在岷江流域修建的都江堰,2200多年来一直造福着川西平原的人类。

西汉文帝、武帝时期,黄河两次决口,洪水泛滥。汉武帝刘彻动员数万民工进行治理。他亲临工地,察看工程,指挥调度。经过这次整治,黄河已经80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了。

王景是东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师。汉明帝年间,黄河决口,淹没边渠地区60余年。公元69年,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他采取“分流河道”的措施,最终收到了防洪、航运、河势稳定等巨大效益,使黄河下游两岸几十个被淹县的土地重新肥沃起来。

上述名人治理黄河的事迹,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的缩影,是各族人民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生动例证。

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精神。

中华民族斗志昂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誓与外敌浴血奋战到底,创造了无数英雄事迹。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皇帝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从小就痛恨日本侵略者。65,438+06岁时,他写了一首诗说:“不愿被封,愿它太平。”他训练的“齐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鼓声要前进,即使前方有水有火,也要勇敢前进;锣要还,就算前面有金银,也要坚决还。

1561年,他率领这支反侵略军队在台州附近打了九个胜仗,消灭倭寇5000余人,消灭了浙江倭寇。接着,他与另一位抗日名将余合作,于1565年基本消灭了闽粤倭寇,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在中国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率领25000名士兵从金门出发,经澎湖登陆台湾省。经过八个月异常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占领台湾省38年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2月1日,荷兰总督投降,宝岛台湾省重回祖国怀抱。这无疑是台湾省和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为了驱逐俄国侵略者,他亲自在东北巡察,视察防御,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1685和1686年,刚满30岁的康熙皇帝两次下令清军进攻占领察隅的俄军,俄军损失惨重,迫使中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部边界问题。1689年,他派索图图与俄国缔结《中俄尼布甲尼撒条约》,确定了中俄东部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俄国领土。康熙皇帝为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反抗压迫者和剥削者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起义一次又一次爆发。这些起义虽然没有达到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完成农民阶级自身解放的目的,但却因为提出了蔑视强权、否定特权的口号,或者提出了颠覆封建统治秩序和占有制度的纲领,而充分表现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大无畏的反抗精神,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前者如陈胜、光武起义,说:“你宁要什么?”后者如黄巢起义、王小波起义、钟祥杨幺起义、李自成起义等,都是这种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无休无止的人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一切剥削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状况:从起义前政治腐败黑暗,土地高度集中,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挨饿,到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略有改善。

秦末农民战争后,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宽大的休养生息政策。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统治后,东汉光武帝刘秀调整了执政方针,十余年后出现了“荣耀武功,振兴国家”的局面,人民的人身权利也得到更多的保障。

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吸取了懒惰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全面调整了执政方针,导致了初唐“贞观之治”和“开元之盛”的出现。

大规模农民战争后建立的明清王朝,在统治初期也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事实雄辩地说明,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只有那些分阶段发动的大规模人民起义,才是打击反动统治、扫除腐朽恶势力、清理国家发展道路的强大力量,才是推动祖国前进的巨大动力之一。

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渴望统一,痛恨分裂。

虽然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四个长期割据政权,但由于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四大分裂最终被四大统一所取代:(1)公元前221年秦王统治,结束了战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2)280年,晋武帝司马燕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统一中国;(3)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南北朝对峙,统一中国;(4)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结束了宋金对峙,统一了中国。这四个统一表明,统一是祖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中华民族的愿望。四位皇帝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除了这四个统一,大清的统一意义重大。清初台湾省郑分裂势力,即郑经、郑克双武装集团,分裂台湾海峡两岸。1683年,康熙皇帝派清军进入台湾省。次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设立台湾政府,隶属福建省,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此外,沙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以噶尔丹为首的分裂势力,公然向康熙皇帝提出“圣王在南,我长在北”的狂妄要求,企图在沙俄的支持下分裂祖国。康熙帝亲自领兵作战,分别于1690和1696年在乌兰布通和昭摩多击败噶尔丹的军队,最终消灭了这支分裂势力,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图尔古特回归祖国这一事件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该部是蒙古沙漠西部的一个分支。明朝后期向西移至伏尔加河下游,逐渐被俄国控制。1771年1月5日,27岁的沃巴希率领突厥人发动反抗俄罗斯压迫的武装起义,随后踏上了返回祖国的艰难征程。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和牺牲,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证明了中华民族祖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探索发展道路的改革精神

中华民族善于继承,也勇于改革。在中国古代的中上,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家不断涌现,一次又一次的改革。

春秋时期,齐恒公任命政治家管仲进行改革,大大提升了齐国的权力,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变法,逐渐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进行了一场永载史册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特别是他颁布的均田令,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基本上继承了这种新的土地制度,一直到隋唐。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但其指导思想和“富民强兵”的目标是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

中国著名的改革贯穿中国古代历史,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这一优良的改革传统被现代先进人物继承。19年底,为了救国,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在改革遭到封建顽固派镇压的严峻时刻,伟大的爱国者、改革家谭嗣同挺身而出,拒绝流亡,坚持斗争到底。他曾为后人留下了触底珍贵的遗言:“所有国家的政治改革都是从流血中产生的;今天的中国,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这个国家并不繁荣。如果有,请从头说起!“他为政治改革和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恰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对这些改革的爱国本质的最好诠释。中国古代史的改革大多是进步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各民族在建设中国中的贡献精神。

中华文明史是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50多个民族为古代中国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张骞下西洋后,西域各族人民种植的植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通过中国使臣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生活。内地汉族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各民族的发展。北魏黄河流域统一后,北方各民族出现了大融合、大交流的趋势:各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广大汉人也学习了众兄弟的畜牧经验。辽、宋、夏、金时期,中原汉族与北方、西北少数民族通过市场进行频繁的贸易,促进了彼此的发展,等等。

其次,在肯定汉族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必须指出,中国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和女真人(满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创造了各种制度,包括行省制度。其中,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较大:一是为明清以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省和西藏地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促进了同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各族人民的友好交流和融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女真首先建立了位于淮水和大三关以北的地方政权“金”,然后建立了统治我国268年的清朝。清初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统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以上事实表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精神将永载史册。

促进边疆发展的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敬业的民族。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愿意为边疆服务、为祖国贡献的先驱层出不穷,其中张骞和班超是最杰出的代表。

为了联络大岳对匈奴的进攻,张骞在汉武帝下令之前,于139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经历了大湾、康居、大岳、大夏等地,直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汉,在国外度过了13年,其中被匈奴扣留了11年。回到长安,出发的100多人中只剩下他和唐逸之父,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奉命去乌孙。直到公元前115年,乌孙的使者才陪他回汉,次年去世。他把生命的最后20年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

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西交流的新时代。从此,中国古代文明开始向西方传播,丝绸、冶金、水利技术不断传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张骞与西域交流的另一大作用是为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班超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位在边疆为祖国服务、贡献的杰出人物。公元73年,以张骞为职、以参军闻名的班超跟随窦固进攻北方匈奴贵族,奉命率领36名官员出使西域。他在西域生活了30年,巩固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还派甘英去大秦(罗马帝国),派甘英去调治西海(波斯湾)。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从陆地走向欧洲的第一次尝试。102年,班超回到洛阳,不久去世。他把生命的最后30年奉献给了西域,中国的西部边疆,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骞和班超对边疆的奉献将永放光芒!

与亚非国家的合作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胸怀宽广的民族,不仅热爱自己的祖国,也关心整个世界。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交流经济文化,增进友谊和了解,为亚非发展做出了贡献。

玄奘是唐代高僧,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甄珍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为了解决问题,他去天竺(印度)求学,在那里度过了17年。回到长安后,他做了19年的翻译工作,翻译了75部经典和散文,1335卷。他翻译的经典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做出了贡献,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书籍。

鉴真也是唐朝的一个和尚。他六次去东方,最后一次,他到达了日本。他在日本九州、奈良等地传播佛教,成为日本法家的创始人。他还把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死于日本。

郑和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回族。从1405到1433,在28年的时间里,他7次下西洋,游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郑和船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地区的友好贸易关系,加深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不仅规模大,时间也早。郑和下西洋的最后一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的那一年早了59年,比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的那一年早了64年。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第七次出航时60岁,叶回国时62岁。他在两年内因病去世。他把余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远洋航行。

以玄奘、鉴真、郑和为代表的上述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亚非和世界。

为国为民的科学创造精神

中华民族勤劳而富有创造力。在古代历史上,它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培养了无数杰出的科学家。

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光芒四射,亮点如下:商代青铜文化,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春秋时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产生的世界上第一部天文学著作《石干星经》;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比西方早500年提出的勾股定理的特例;药典曹,比西方早出八百年;中国从西汉到宋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等。这些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罕见的,其中四大发明是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向西方的传播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像星星一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浑仪和地动仪,用来测定地震的方向。后者比欧洲第一台地震仪早1700年。他还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日食的原因。

南朝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26到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他提出的秘密率355/133比欧洲早了1100多年。

唐代天文学家和尚一行成为世界上测量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和王勋、许衡等科学家* * *编年史。这种历法与现行公历提出的公历相同,即1582,但比后者早了300年。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最后,他写了《本草纲目》,这是世界上最丰富、最详细的药理学著作。

中国古代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至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明朝。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杰出代表的光辉生涯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与自然作斗争,改造生存环境;中华民族是一个勇敢的民族,具有与外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具有与压迫者和剥削者决一死战的坚定决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探索的民族,不断改革创新,谋求祖国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是忠于祖国的民族,世世代代致力于民族团结和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善于科学创造和发明,创造了数千年令全世界惊叹的古老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敬业的民族,不仅对祖国忠诚,而且对全世界无私奉献。以上几点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内涵,用以上精神教育塑造中华民族新一代,必将使他们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