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特点及影响

儒家思想是孔子的人生目标。其精髓在于“仁”字。一方面,孔子主张以仁为本,反对苛求。另一方面,主张“重君轻民”的核心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相反的。孔子儒学内部矛盾的原因是孔子的思想吸收了夏商周的封建文化。孔子一直支持“君权神授”的理论。可见,孔子儒学的传播受到当时封建王朝的限制。但从大的范围来看,孔子儒家思想的诞生和发展是倡导“人人平等”意识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在民众心中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今天,我们来谈谈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

儒家思想是如何诞生的?

儒家思想的诞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春秋初期礼乐的崩溃是孔子儒学诞生的导火索。在说春秋战国之前,先说一下周朝的灭亡。基于君权神授的思想,周武王以纣王没有办法为由,着手推翻商朝,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即西周。西周政权一开始还算稳定,但由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大力推行,为周朝的崩溃埋下了严重的伏笔。最后,东周末年,由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出现了各种诸侯,严重威胁了周天子的地位。东周末期到春秋初期,周是一个傀儡皇帝,他的政权被各个诸侯瓜分。最惨的时候,有100多个诸侯被宗族分家。

东周的崩溃带来了春秋时期礼乐的崩溃。《论语●纪》记载:“天下若有道,礼乐从帝而征服;天下无道,则礼乐为诸侯所征服。”周朝的礼乐文化其实是可以混为一谈的。周朝的灭亡直接导致了礼乐的崩溃,但这一现象对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礼乐的崩溃,直接导致了原本储存在周朝的文化和制度,随着人才流失而在民间传播。春秋以前,大量的书籍文化只保存在宫廷里,普通人没有机会读书写字。礼乐的崩溃导致大量文化流入民间,为后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埋下了伏笔。儒家思想就是在这种独立的情况下慢慢诞生的。

随着周朝的崩溃,各路诸侯都自称解放领袖,以小国为疆域。并广纳贤才,下士礼贤。此外,由于战争,井田制从公有制到私有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进一步刺激了贵族势力与普通民众的斗争。孔子深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萌发了新的思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儒学一步步成为当时独立的学说。同时,由于各国人才的礼遇,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当时著名的学说主要是孔子的儒家,韩非子的法家,墨子的墨家,邹衍的阴阳。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百姓推崇。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就呈现出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孔子的学说,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回响,但并没有被各国君主所接受。原因是孔子提出的君臣关系与当时的大环境相差太大,君主难以接受。孔子虽然认为君重于民,但也提出了另一种“人人平等”的学说。孔子认为君主和大臣应该互相尊重。《论语》记载:“君使臣礼,臣忠君”。这种平等的理论没有被当时的地方统治者所接受。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初,只是传播,发展非常有限。

儒学的发展与变革

秦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反差。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从军事上来说,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确实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但秦朝建立后,为了实现政权的独裁,他听从宰相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战国策》中记载:“让刑为治,信小技为道。然后烧诗书,杀儒生。”因为秦始皇试图钳制人们的思想,稳定秦朝的政权。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压制。有一段时间,各种儒家学说风声鹤唳,记录心理学家学说的书籍大多失传。儒家思想的传播在秦朝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种现象从汉代开始得到了改善。其实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早在汉高祖时期就开始了。

汉高祖一开始只有十里长,最后他才得以建立汉朝。深知百姓疾苦,苛捐杂税不仅让百姓苦不堪言,还催化了王朝的覆灭。所以从汉高祖时期开始,就非常提倡儒家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说,以仁为本的治国方略在这里开始形成。汉代尊儒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减轻刑罚。秦朝的刑罚太过残酷,也是其失去民心的原因之一。所以汉代一直用“恩刑”说来衡量刑罚,意在教育罪犯,而不是用刑罚来威胁百姓。如《礼记·曲礼》规定:“丧七年,丧八九十日。哀丧,虽有罪,不加刑。”减轻对特殊犯人的处罚,完全符合孔子“惩而不教则为虐”的儒家思想,因此,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三国南北朝到唐朝崩溃,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非常混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南北朝到唐代,诞生了一种用玄学解释佛、儒、道思想的新理论。佛、儒、道的独立性限制了儒家思想的传播。隋唐时期的皇帝虽然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但由于这一时期局势混乱,收效甚微。可以说,儒家思想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几百年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唐代诗人韩愈曾经抵制过这种思想的混乱:“拒绝异端,唾弃旧佛;补缺,皇帝清静。“言下之意,是反对佛儒并置,导致有限论的仇恨。这种现象直到唐朝崩溃才得到改善。

宋代理学的出现将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朱成理学的儒家思想一直延续到明朝。以儒学为基础,吸收程颢、程颐、朱等著名学者的理学,实质上是儒学发展的补充版。以朱为代表的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来探讨天人之道的。从物知是宋明儒学的精神内核。主张维护正义,消灭人的欲望。朱曾提出“人不同于禽兽,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老少有序,朋友有信”的观点,与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宋明儒学的传播得到了各方名家的大力改革和支持。直到清朝,人们才开始反对朱成的理学。到了清代,儒学继续发展完善。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对儒家的态度并没有吹。所以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但最终还是发展起来并被广泛接受。

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儒家思想自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以来,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作为无数帝王治国基础的核心,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终于迎来了更好的盛世。比如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迎来了汉朝最强盛的时期。唐宋时期虽然实力悬殊,但文人辈出,也受到儒家学风的积极影响。孔子提出的君臣以礼相待,也成为历代君王的道德约束标准。出于对唐太宗下士的礼貌,魏徵多次向死神进谏,但他没有受到责备。从表面上看,它反映了唐太宗的帝王心态,其背后的深层因素是受儒家精神的影响。

当然,没有一个理论是绝对完美的。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环境的限制,有些理论也很有限。比如孔子认为男尊女卑,曾说“唯女小人难养”。言下之意是贬低女性的地位。再比如,孔子的重君轻民思想与人人平等的核心理论相悖,这是大环境的影响造成的。但不得不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为封建社会的覆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儒家思想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始终影响着我们。

总结:

儒学的蓬勃发展,加强了古代统治者对人民的教育。特别是与主教学论不加区分,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原谅自己爱别人,减少惩罚也是其传播的积极方面。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和后来衍生的理学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心灵,对新思想的萌发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