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抛绣球”招亲。历史上他们真的会用绣球招亲吗?

一、抛绣球的由来抛绣球是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传统方式。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人在广西明江畔的华山壁画上画的手上挂着一个圆形的物体,看起来像一个“飞丘”。飞陀是古代广西民间流传的一种古代兵器。它是用青铜铸造的,扔在手上用来杀死敌人或打猎。“打飞陀”就是后世抛绣球的雏形。

随着古人生活水平和文化娱乐意识的提高,人们用棉布和亚麻布制作球体,并手工绣上一些吉祥图案,当时称为“布刺”。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看到壮族青年男女互抛“布刺”,“男女在枝头玩球”大概就是抛绣球的游戏。

在唐代,人们经常在喝酒和聚会时玩扔绣球的游戏。然而,在那个时候,抛绣球只是一个与爱情无关的劝导游戏。玩抛球时,人们还可以避开飞球,这种球被称为“飞球”或“闪光球”。当音乐停止时,谁拥有球,谁就将因喝酒或表演节目而受到惩罚。

到了宋代,抛绣球游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日常娱乐活动,宫廷中出现了专门从事抛球的“抛球乐队”,一边抛球一边跳舞唱歌。

二、抛绣球招亲。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我们今天看到的抛绣球形式基本定型。宋代朱复《Xi蛮丛笑》记载,节日期间,男女在野外分成两队,用五颜六色的布袋一起投掷,取名“飞陀”。

宋代周去非《答岭外之辈》也记载,农历三月初三,男女聚在一起,分为两队。他们一边唱,一边扔五色绣球。如果女人接受了男孩扔出的球,他们的婚姻就稳定了。这是壮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流传至今。

正是因为男女一见钟情,“抛绣球招亲”的故事经常出现在元杂剧和明清戏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