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兵团学习精神的体会(2)

在短暂的兵团之旅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发扬北大荒精神和兵团精神,用心、用情、用智、用党的好政策援疆,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实现十师北上的梦想做出我们的贡献。

在五一兵团学习精神的体会[2]

2017 10 6月15至10 6月18农场组织劳模、职工代表、党员干部等37名职工集体,让职工和党员干部了解兵团边防农场艰苦创业的历史,守卫祖国边疆,献身国防,激励农场干部职工热爱兵团。在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中,我们听取了团委领导关于团委建设和发展的介绍,与全国劳动模范马、梅莲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参观了孙龙珍纪念馆、烈士墓、小白杨哨所、中哈门等。通过四天的参观学习,我对兵团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知道了兵团人的伟大。从中,我也体会和看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的缔造者和践行者。更重要的是,这次参观学习洗礼了我的精神和信念,让我明白,作为第三代兵团人,我要敢于承担历史使命,牢记兵团精神,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勤政、无私、感恩。

第一,热爱祖国,用行动和生命坚守。

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一站是第十师185团桑德克夫妇哨所。(马吴均,山德基夫妇岗英雄,从1988至今,已在岗位上待了27年。27年来,马夫妇不畏极端环境和条件,甘于清贫寂寞,以哨所为家。27年来,他们在2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从事巡逻、保水、护林任务,徒步29万多公里。)关于桑德克夫妻岗的故事我就不多赘述了。可能是1。

这家人是在新闻或纪录片中听到或看到主人公马和他的妻子在桑德克夫妇哨所的。很多人都没有真正见过他们的真面目,这让我既兴奋又激动。当我们见到马·吴均夫妇时,他们穿着民兵制服。马·吴均的左胸上别着一枚党徽。他的第一印象是简单。在我和他的对话中,我读到了毅力和信念。也许帖子里刻的那句话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保家卫国。”我们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一辈子做的一件事就是关心祖国。马夫妇带领我们一行在边境巡逻,并参观了抗洪保土纪念碑。通过解说员和马夫妇的介绍,我们知道了185团职工群众的伟大:他们克服恶劣环境,不畏灾害频发,用行动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

在185团,我们走访了被誉为西北“边关第一连”的185团公司。站在“西北偏北”地图板块的纪念碑前,我们远远地看着哈萨克斯坦的边城。“西北之北”纪念牌上,写着四句话,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是中国人和西北方向沿线国家的由来;这是新中国三代边防军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家。在这里,每一杯黄沙都有一个故事;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懂得坚持。仔细理解这四句话,可以反映出185团的路途遥远,可以知道185团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展现了兵团人不畏艰难、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185团,我们遵守纪律。我们还参观了军垦博物馆,观看了185团的宣传片。我知道185团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但广大职工和党员干部不畏恶劣的自然环境,以不怕困难的精神维护了祖国边疆的稳定,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在新时期的屯垦戍边事业让世人惊叹。185团作为边境一线团,是兵团驻防边防的典型代表。该团职工始终坚持驻守边防的信念,为保卫和建设边防做出了突出贡献。

祖国的西北边疆坚不可摧。

在第十师185团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到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让我知道这里的团场职工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祖国西北边陲一线,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不畏外来势力的武装恐吓,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虽然在别人看来,这片土地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却受到了兵团精神的鼓舞。受到鼓舞,他们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生命和个人利益之前,不怕牺牲、不怕牺牲,把生命献给了国家。这一切都是兵团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兵团精神的践行者。

在10师186团,先后参观了北沙窝民兵哨所、龙珠山隧道、中哈门、吉木乃口岸,感受了厚重的爱国情怀、戍边文化和开放戍边的光荣历史。北沙窝哨所多年来一直践行着“放牧即巡逻”的使命,不忘保家卫国、巩固新疆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精神。参观龙珠山隧道时,每隔一条路都会有一个象征历史意义的红色小展室。通过这些展览,我们知道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了党艰苦奋斗的历史,知道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我们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