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49年宣布建立社会主义中国,56年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要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首先需要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们必须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完成民主革命的未竟事业。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人民解放军还在东南、西南、西北追剿国民党军队残余。1950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祖国大陆的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1951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统一。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种团结、稳定、统一的局面有利于经济复苏和和平的社会改革。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封建主义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对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1950年,中国* *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打败了美国侵略者,保卫了我国领土的安全,打击了国内反革命的嚣张气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利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整个大陆的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设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约占全国产业资本的66%。国民党政府被推翻后,官僚资本自然被新中国人民政府没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官僚资本是指国民政府拥有的国家资本和少数大官僚依靠政治特权占有的动产和不动产。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已经垄断了全国金融业,控制了大部分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没收官僚资本,使之变为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也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命脉,有利于人民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和指导。
解放前,中国大部分工矿企业由官僚资本控制。这些企业保留着旧的官僚主义和压迫工人的管理制度,许多封建领导人和监督者控制着企业的各级领导。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旧的官僚主义和企业中压迫工人的制度,肃清了企业中的反革命和封建残余,建立了新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工人代表会议,实行了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人阶级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在工矿企业中,进行了技术改革,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实现了管理商品化和生产技术现代化。
全国解放前夕,由于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的长期掠夺、战争和剥夺,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导致工商业崩溃或倒闭,民族工商业面临绝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调整工商业,就是要调动私营工商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因为它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解决失业问题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调整工商业,兼顾公私利益,劳资两利,使私营工商业在国有经济的领导下,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后,人民政府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进行民主改革,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合理调整工商业;指导农村的农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促进了国家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到1952年底,中国的工农业生产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为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3年,中国* *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任务。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二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单概括就是“一变三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估计整个过渡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当时估计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大约需要18年才能在建国前三年恢复国民经济。应该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为这个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准备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任务提出后,开始了大规模的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明确提出,“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因此,它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65438年到0953年,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①土改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土地的个人私有制。这种个体经济分散落后,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无法提供足够的商品粮。(2)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很不稳定,往往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导致农民出卖自己的土地,使一部分农民一贫如洗,一部分农民可能成为新的富农,使剥削关系重新出现。(3)国家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个体农民生产的粮食很容易被粮商抢购和操纵,导致国家难以收购粮食。个体农业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是从临时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
国家最初的农业合作政策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是:自愿互利的原则。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65438年至0954年,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对商品粮的需求。中央决定加快合作化步伐,农村出现了办大型农业合作社的高潮。到1955年底,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相同,不必具体分析。
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是在商业上建立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国家与私营企业的关系,将私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与国有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分两步走,先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开始。公、私各占一定份额,公、私共同经营,公代表处于主导地位。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划归国家。资本家对生产资料仍有一定的所有权,但他们不能再买卖生产资料,而只是以收取红利的形式表现这种所有权。
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初期,单个企业公私合营期间,允许资本家提取企业利润的20%左右。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按资本家股本每年分红5%。这一赎买政策避免了阶级矛盾的激化,顺利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三个转变的积极意义在于:①以和平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转变,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中国有计划地集中国家权力,调控国民经济建设,建设现代工业和国防。
对三大转变的思考;
1956年底,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但是为什么现在中国要改革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发展,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教科书上说,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太迫切,工作太粗糙;一些工商人士的不当使用和处理,留下了一些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三大转变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由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确立。因此,它是成功的。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各种因素以及对国情的理论认识和分析的失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中国后来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