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发展史
福建漳州江东大桥中的石梁最大。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桥,有15孔,每孔三个。现存石桥五座,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2000千牛(200吨)。如此巨大的石梁,在古代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情况下,其挖掘、运输、安装等工作都非常艰巨。为了加长桥跨,木梁和石梁都采用多层平行梁的方法,由下而上逐层吊起,支撑中间的简支梁。当时石梁称之为涩味;木梁叫飞桥或抱桥,就是悬挑梁桥。公元4世纪有关于木质悬臂梁的记载。石桥重叠,离屋檐不远;木桥的延伸臂达到20米。重建于清代的甘肃文县尹平大桥是一座跨度60多米的单孔木悬臂桥,桥上建有桥楼。木梁桥上一般都有桥房或桥廊,侗族风雨桥就是桥房的一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城阳永吉大桥是一座4孔5墩的木悬臂桥屋,全长644m,建于1916。五墩上有桥亭,桥亭之间由桥廊相连。桥亭起到重力平衡的作用,将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2)拱桥
关于拱形结构的起源,世界上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天然拱源自天然洞穴;或者被认为源于洞穴的堆石拱;或者认为是因为在墙上开洞而逐渐演变成“假拱”。在中国,从墓葬结构和仅存的实物来看,说明拱门是从梁、边柱逐渐演变为三、五、七折拱,再演变为圆拱。跨度也从小变大,从23 m到37.02m,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纪录。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桥梁是隋朝赵州的安济桥(图4),也称为赵州桥。该桥为28拱并列的开敞式圆形石拱桥,净跨37.02m,矢高7.23m,总宽9 m,主拱联片厚度相同,为1.03m,主拱联片上有护拱。主拱券两侧分别开设两个净距为3.8m和2.85m的小拱,用于泄水和减轻自重。桥面呈弧形,横杠望柱,雕有龙兽。桥的历史隋开帝十五年(公元595年),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建成,距今已有1387年的历史。安济桥制作精良,结构新颖,造型对称美观,雕刻细致传神,受到历代重视和保护。1991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南北河流性质不同,陆路交通工具不同,中国石牌坊的重建也有所不同。北方的桥多为平桥(或平坡桥),墩厚拱厚。南部水网区为驼峰式薄墩薄拱。北京宛平卢沟桥(图5)在北京广安门外30英里处,横跨永定河。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完成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桥梁总长212.2米,有11孔。净跨度从65,438+065,438+0.4m到65,438+03.45不等,桥宽9.3m,墩宽6.5m到7.9m,拱片近半圆形。桥墩的水前表面有一个引水尖,尖部有三角铁柱,后表面倒角成方形。桥面有269道石栏杆,每座表的柱子上都刻有石狮。金代的原始物件简单统一,历朝历代都有变化。石狮子制作精良,造型各异,还有很多小狮子,充满了趣味性和舒适感。桥上的石狮和华表柱上的石狮成为欣赏的焦点,是统一变化美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卢沟桥早已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区,以周循环为主。潮汐河流,软土地基,所以即使是石拱桥也是尽可能的修建成薄墩薄拱。桥孔数量从单孔到85孔不等(江苏吴江虹桥已经坍塌,还剩8孔)。薄拱最小拱厚仅为拱跨的1/66.7,而平均拱厚约为1/20。唐章季名诗《枫桥夜泊》中现存的枫桥(建于清代)也是一座薄拱门。薄墩薄,相邻两拱相连,尤其是三拱薄墩桥,中间孔大,边孔小,两岸踩桥。这座桥呈驼峰状,外形美观。如浙江杭州的陈宫桥(图6)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重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中间孔净距为15.8m,两侧孔净距分别为11.9m。拱券石厚30cm,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m,为大孔的1/15.8。现存最长的薄拱薄墩连拱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图7)。这座桥建于唐朝,历代多次重修。现有桥梁53座,总长316.8m,中间加高3孔,供船只通行,桥宽4.1 m,桥头有石狮、石亭、石塔。石拱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很常见,它不仅起着交通的主导作用,而且与景观有机结合,或作为主景,或作为背景。例如,扬州瘦西湖的吴婷桥(又名莲花桥,图8)就是一个杰作。中国的木拱桥始于宋代。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面顶峰有一座横跨汴水的木拱桥,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名为虹桥(图九)。为了运水,水里没有桥墩。该桥采用宋明道时期(公元1032年至1033年)一卒发明的“通木”桥,即大树穿插叠放成木拱。虹桥跨度约为18.5米,拱矢约为4.2米,桥面总宽度为9.6米,其结构模式图见图10a。该桥毁于金元,数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绝唱。近十年来,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北宋王朝的南迁,
今天,在浙江和福建的山区有几十座古代木拱桥。它们的结构与虹桥相似,并有所改进。这座桥的跨度已经增加到大约35米。如浙江云和梅冲大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其结构透视和改造方式如图10b所示。又如浙江泰顺县泗溪董熙大桥(图11)。桥长41.7m,跨度25.7m,升5.85m,桥宽4.86m,桥上有漂亮的连廊。为了保护木头,两边钉上麻纤维板。该桥建于龙四年(公元1570)。泰顺县的叶树养桥已经存在了511年。虹桥等木拱式结构是中国独创的,还有其他独具特色的竹拱桥,也与世界同类桥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