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龙山文化时代?请详细介绍一下。

泛指中国黄河流域的一种文化遗存。

简介:根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汉族的先民一般生活在黄河中下游,西起龙山,东至泰山。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两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是汉族先民的文化遗存。

发现: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章丘市)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城子崖地台的西断层上,他发掘出了与石器和骨器共存的带有黑色光泽的薄壁陶片。这引起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的高度重视。此后,考古学家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一批以精美打磨的黑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考古学家根据这些发现,将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物命名为“龙山文化”。

遗迹: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在河南、陕西、山西和湖北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迹。但因其文化特征不同,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桃寺龙山文化,合称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城市遗址的发现。比如在山东,除了城子崖龙山遗址,还有日照药王城遗址、寿光王城遗址、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处遗址、临淄天王村遗址。河南境内有淮阳平凉台古城、陆毅栾台遗址、登封王成刚遗址、盐城郝家台遗址、辉县孟庄遗址。龙山文化在中国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陕西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增加。快轮制陶技术较为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也很流行。从社会形态上看,当时已经进入宗法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分布:龙山文化遗址大部分分布在山东半岛;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东半岛、江苏和湖北也发现了类似的遗址。这种文化的特点是有许多薄、硬、有光泽的黑陶,特别是蛋壳黑陶(分布在日照和章丘),所以又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除了陶器,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头和蚌类。他们主要以农业为主,经营狩猎、捕鱼和饲养牲畜。有骨相占卜的习惯。青铜可能已经出现。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可能与龙山文化有关。

历史:1928年4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吴金鼎,在距离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不远的汉代平陵城遗址进行了一次假期实地考察。4月4日,他路过龙山镇程子崖,不经意间回头看了一眼。路沟旁悬崖的横断面引起了他的注意,一条绵延数米的古文化地层带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此后,吴金鼎先后五次考察城子崖,发现了大量色泽黑亮、表面光滑的陶片,是日后龙山文化的代表。吴金鼎很快向他的老师李记先生报告了他的发现。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的李记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考古学博士,正是他主持了1930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就这样,城子崖考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龙山文化的发现。

从1930到1931,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最杰出的代表是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黑陶,所以考古学家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不久,它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在城子崖之前,我国出土的古代陶器多为含沙量极高的彩陶和红陶,而以河泥为原料的黑陶可以说是4000多年前东夷人的独特创造。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蛋壳杯壁,厚度只有0.5毫米,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极品。别说4000多年前的古人,就是今天也很难烧制出这种颜色的陶器了。1949之后,大量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最初所谓的龙山文化,其文化体系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仅仅视为一种考古文化。现在,根据几个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中国考古学家给文化起了个名字作为差异。总的分类是:山东龙山文化,或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以龙山镇命名的遗存,主要分布在山东,继承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放射性碳测年并加以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于豫西和豫东,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中原早期龙山文化,有放射性碳测年和校正,时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地区,继承了庙底沟二期文化或这一时期的遗存,发展成为中原中华文明早期的青铜文化。对放射性碳进行了年代测定和校正,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王湾三期、后港二期和立法台。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克胜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境内的泾河、渭河流域。对放射性碳进行了年代测定和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山西襄汾新发现的陶寺遗址是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的代表,主要分布在山西省西南部。放射性碳的年代测定和校正是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900年。

类型:1930 ~ 1931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其下层有突出的深色有光泽的黑陶和蛋壳黑陶,故最初称为“黑陶文化”,被认为是起源于东方的遗迹,与仰韶文化不同。很快就被命名为龙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首次发现了依次堆积的小屯(商代)、龙山、仰韶“三层”,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20世纪30年代,属于龙山文化的遗址不仅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还包括杭州湾地区。当时根据地域差异,分为山东沿海、豫北、杭州湾三个区域。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史前时期之一,后港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身。

1949之后,大量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最初所谓的龙山文化,其文化体系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仅仅视为一种考古文化。现在,根据几个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给它们起了文化名称,以示区别。一般的方法是:

山东龙山文化:或典型的龙山文化,即最初以龙山镇命名的口头文化,后为岳氏文化,用放射性碳测年并校正,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遗迹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于中原早期的龙山文化。放射性碳测年和校正,大约在2900 ~ 2800年前。

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地区。商城庙底沟二期文化,或这一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中华文明早期的青铜文化,有放射性碳测年和校正,距今约2600 ~ 2000年。一般可分为王湾三期、后港二期、立法台三种类型。

陕西龙山文化:或客家文化的第二阶段。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泾河和渭河流域。放射性碳测年和校正,大约在2300 ~ 2000年前。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山西襄汾新发现的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山西西南部。放射性碳测年和校正,约2500 ~ 1900年前。目前这些文化暂时以省名区分。今后,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如有可能,应以有代表性的遗址名称分别命名。至于30年代杭州湾的龙山文化,已被命名为良渚文化。

陶器特点:中原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为主,多为手工制作,口边一般用慢轮修整。一些器皿如易拉罐也采用了壶身和壶底分开制作后“合底”的新成型工艺。灰陶的烧制温度约为840℃。在龙山文化早期,仰韶文化的一些元素仍被保留和继承,如杯、敞壶、折壶、闭壶和尖底瓶,而双耳壶、三耳壶、深腹壶和圆柱壶。这一时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以篮纹为主,有的陶器在篮纹上还装饰有几个甚至几个附加的堆纹,主要用于强身健体。

龙山文化晚期,陶器以灰陶为主,红陶占一定比例,黑陶数量增多。灰陶和红陶的烧成温度都达到1000℃。手工制作仍是主要方法,但制轮技术的创新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些陶器已经成型。主要容器造型有杯、盘、碗、罐、坛、鼎、甑、容器盖、容器座和新兴容器。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是绳纹和篮纹,也可见少量的方格纹。

山东龙山文化是在继承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和辽东半岛,距今4000多年。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作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轮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陶器的形状相当规则,壁厚非常均匀,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白陶。黑陶的烧制温度为1000℃,红陶为950℃,白陶为800-900℃。黑陶有细泥、泥质、砂三种。细泥黑而有光泽,学者称之为“蛋壳黑陶”。

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当时制陶业高度发达的水平。素面或抛光面最多,装饰花纹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痕、孔洞等。造型很多,主要有:碗、壶、坛、罐、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这是另一个。山东龙山文化中的鬼脸三脚架腿和圆形三脚架腿是最具特色的,这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多见。

黑陶是一种黑亮的黑陶,陶胎薄,骨相致密。它是龙山文化中最精美的陶器。黑陶烧制时,采用封窑烟的渗碳方法,陶器表面呈现暗黑色光泽。它的表面被打磨得很平整,只有一些弦、划痕或孔洞。黑、薄、亮、新是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壁黑陶,又黑又亮,薄如蛋壳,称为蛋壳陶,代表了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灰烬

黑八队遗址

黑八队遗址位于永城市龙岗乡王楼村西北角,是公认的龙山、商、西周文化遗址。黑古堆遗址占地面积约654.38+0万平方米。从发掘情况看,“遗址积淀厚重,文化内涵淳朴,出土遗物丰富”。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陶器、蚌类和角。中国龙山文化也源于此。此外,网友坊和立法平台等网站也在这一领域。黑八队的传说:每年黑八队都会长高半尺,约20米见方。黑八队上曾经有一棵大树,高高的树上曾经有晾衣服、被褥、鞋子。路人惊讶不已,传为珍宝!传说的可信度很低!但是黑古堆遗址确实存在!现在是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古堆遗址有力地证明,早在4000年前,人类祖先就在龙岗这片广袤平坦的土地上劳动和生活。

王耀城遗址

药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曾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首都面积比两座城市的废墟还要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首都。该遗址发现于1934,省政府于1977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面积约52万平方米。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遗址面积比两镇大,应该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遗址文化层一般厚2-3米,最厚处可达6米。地层堆积以龙山文化为主,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汉代。药王城遗址作为考古学上有重要影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是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是开发较早的聚落,属于山东龙山文化药王城类型。

藤花落遗址

这是中国第一座双壁结构的史前城址,是江苏省第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中国发现的50多座龙山文化城址中最完整、最适合聚落形态考古的遗址,对研究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该地块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乡,面积为654.38+0.5万平方米。解剖龙山文化内外双壁后发现,外城平面为圆角矩形,由城墙、城边、城门等组成。城市周长1520米,面积约141375平方米。内城平面近圆形正方形,位于外城南部。由城墙、城外道路、城门和前哨组成,周长806米,面积40560平方米。内城发现各类房屋35座,其中一座面积为110平方米的大型徽派房屋,可能是与宗教、祭祀、集会有关的场所。

腾华落遗址发现夯土台、基坑、灰坑、灰沟、路、沟、水田、石埠头等遗存200余处,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炭化米、木桩及各种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丁八队遗址

丁八队龙山文化遗址占地约4500平方米。1978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洛阳考古研究所支宏远带领文物调查队在此进行发掘和考察。经勘探,文化层分为三层:第一层,1米深,含灰陶片;第二层,2米深,包含黑色和灰色的绳状陶器碎片;第三层,3米深,包含方格和篮子图案的灰色陶器碎片和木炭灰。文化层厚约3.7米,遗址保存完好。1981年被中央考古研究所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升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遗址内考古人员发掘的大量陶片和器物可以看出,灰陶较多,胎质细腻,烧制温度较高;红陶相对较少,胎质疏松,烧成温度低。灰陶以轮法制作,表面光滑,饰以绳纹和弦纹。红陶手工制作,表面粗糙,表面素净。但无论是灰陶还是红陶,器物都是平底的,没有发现绕足或装足器。因其主要特征为龙山文化,故可认为是早期龙山文化,按分类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曾被认为是仰韶文化,但直到1959年庙底沟遗址发掘才搞清楚。1959庙底沟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其叠加于仰韶层之上,在文化性质上具有仰韶至龙山的过渡性质。因此定为龙山时代早期,该类型遗存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代表。

从丁八堆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都是手工制作,没有轮制的痕迹。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方格纹少见。大型器物众多,文物遗存丰富,具有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特点。它们是龙山文化中的早期遗存,因此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

淄博遗址

紫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城阳区城阳镇城子村东北100米的一个高台上。因为这里以前是古城(不是城)的东北角,地势较高,当地人也叫“东城顶”。

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西面和北面是悬崖,高约2.5米。有一层厚约一米的米黄色文化层,断续出露于地表,内含丰富的文物。

收藏的文物有:单孔扁斧、长方形扁石铲、半月形双孔石刀、长方形穿孔石、石碗、石凿、石镰、石矛。石器全身打磨,刀刃锋利,制作精美。陶器主要是灰陶和黑陶。

据考古人员调查,这是一处龙山文化类型的文化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研究青岛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河南遗址

200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发现了比殷墟遗址早600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大型城址。

这次考古* * *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140米的城墙、一座房屋地基、一座陶窑、两座鹅卵石铺成的地面花纹,出土了石斧、蚌镰、骨簪等器物和大量的陶片鼎、陶罐、、陶碗等。特别是在建筑地基中发现的两种用鹅卵石铺成的地面图案,目前仅在龙山文化考古中发现。其中一座,面积约10平方米,外形酷似老虎。专家认为,应该与当时人们的图腾崇拜或祭祀有关。

景阳冈遗址

位于景阳岗村西。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汝佐首先在这里发现了景阳冈遗址。1979期间,聊城地区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试掘。

遗址北部清理了1龙山文化灰坑和1春秋墓葬。灰坑剖面上有清晰的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1.5m..上层为耕土,灰褐色,遍布陶器碎片和动物骨骼;耕种的土层之下是汉代、商周的文化层;最底层是龙山文化的积淀。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大部分是生活用具。在灰坑底部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牛骨架,似乎是祭祀用的,对研究古代牲畜的起源、训练和祭祀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小骨针、蚌刀、石刀、石斧等也有收藏。春秋墓是一座有竖孔的长方形坑墓。东西长3.5米,南北宽2米,深3.2米。墓底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腰坑,坑内有一只头朝东的殉道犬。墓中出土陶器、铜器、骨器1770余件。1994年,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文物勘探队,配合阳谷县景阳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寻找另一处龙山文化城遗址。城址平面呈近椭圆形,东北-西南走向,西端较窄,中部呈弧形。南北长约1150米,北端宽230米,南端宽330米,中间最宽处40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同年年底至1996年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进行钻探和试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经过发掘,发现地面无遗迹,地下城墙保存完好。在古城遗址的东北角,有一条南北向的运河穿过。从运河西壁可以看出,耕土下有岳氏文化城墙残体,其外侧为东周城墙残体所破。岳氏文化遗址压下龙山文化城墙,运河从顶部到底部的高度超过1米。渠底被淹,无法打井。估计渠底以下的城墙不止几种类型。运河墙上裸露的龙山城墙内侧夯层向内倾斜,厚重不规则,城墙外壁陡峭,打破了内城墙的灰坑,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在城市遗址的中心,有两个遗址,大的和小的,是由原始的自然山丘部分加工而成的。大小遗址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纯黄褐色砂夯打为主,上层为灰花土。夯具分圆棍夯和石夯,夯窝明显,夯面清晰。出土文物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较少,红褐色陶器占一定比例。出土文物除陶器外,还有坛、鼎、罐、壶等。特别是在1996年春天挖掘的一个灰沟里,发现了一件矩陶片,属于一件小泥磨光黑陶壶的肩,其余部分呈三角形。从雕刻的形式来看,是在陶器成型之后,烧制之前雕刻的,是龙山时代的人制作的。从字的形状来看,似乎和甲骨文有关系。景阳岗龙山文化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城内大小梯田布局清晰,遗存丰富,为研究该地区龙山文化面貌与中原龙山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1977年2月65438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6月获首届“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场堡遗址

茌平教场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城墙平均宽度为28米,最宽处达30米,保存高度接近2米。它是用黄沙和粘土捣成的。根据钻探结果,城墙大致呈圆形,东西略长,面积约5万平方米。同时在城墙上发现了举行奠基仪式的基坑和祭祀坑,出现了人祭现象。

教场铺遗址位于山东省茌平县乐平铺镇教场铺村西北,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距今4600 ~ 4000年之间。自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聊城市文物局联合进行了四次发掘。其中,2001发掘的三座陶窑是山东发现的最完整的龙山文化群。

除新发现的4300年前古城墙外,发掘区还发现了4300年前的20座房屋、500多个灰坑、7处窑址、10个基坑和1座墓葬,出土各种陶、石、骨、蚌质地的出土文物近千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组组长梁长河研究员认为,近年来的发掘为研究夏商文明的孕育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更加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岛胶南遗址

胶南历史上以“东方之国”著称,文化灿烂。截至1987年底,宝象山共发现龙山文化遗址19处:朱茵乡向阳、大张坝、郭家河岩、王家河岩、胶南镇逍遥、张家楼乡河头、琅琊镇姬家店子、上团、东皂湖、藏南乡钱莹、英后、赵高。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在胶南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在这些遗址的地面上暴露出大量的陶器、蚌类和人骨。石斧、铲、刀、镞、陶罐、陶杯、玉环、泥雕洞、高足杯和蛋壳陶杯遗迹都有出土。海青龙山陶器以黑陶闻名,但也有红陶和白陶。龙山黑陶的造型和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主要特点是壁薄,造型精美,表面黑色抛光。许多黑陶是用轮子或手工制作的,最后用球拍和铁砧完成。这种陶器色泽黑亮,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易程春、海青、龙山黑陶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一古老的生活和祭祀用品,发现了它不同寻常的美,一种带有原始气息的古拙美。正是这种质朴的美,恰恰符合了今天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时尚,从而成为人们欣赏和收藏的精美黑艺。

延伸阅读

2007年5月,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长江沿岸历史人物的Y染色体》,其中有一组数据非常惊人。

通过对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前)古骨DNA的研究,确认龙山文化居民的Y染色体SNP单倍型为O3-M122,仅含O3和O3e亚型,无其他类型,与现代汉族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汉族主体部分的父系祖先完全来自古代中原,也就是龙山人。

单看O3,各地汉人至少有60%-70%来自龙山文化。对比2004年《中国人Y染色体证据影响下的中国人口进化迁移史》一文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肯定,今天的中国汉族,从东北到广东,从东南的客家人到西北的兰州,与5000年前的古代中原人并无不同。今天的汉人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后裔,父系O3在汉人中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5000年来都没有改变。龙山文化,特别是庙底沟遗址,有精美的玫瑰纹黑陶,被认为与“花-花”部落有关,崇拜光是这个部落的特点,被认为是古代华夏民族的祖先来源。如今,在汉藏语系的各个分支中,胡、古、化、卦、号等词根都有鲜明的含义,如苗语的卦、畲语的胡、汉语的好、藏语的古等词根都有鲜明光辉的含义。龙山文化被认为是华夏部落,汉族的祖先。

当代汉族的其他谱系来自中国的其他文化来源;例如,长江流域其他古文化的居民也有很多汉族祖先。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和吴城文化也构成了汉族重要的祖先来源,占10%-35%,平均约20%,主要影响南方汉族,对北方汉族影响相对较小;再比如,北方汉族的其他世系主要受红山文化等北方文化的影响,而南方汉族受这些影响较小。

多数学者根据龙山文化存在的时间段,猜测传说中的尧舜禹夏可能在龙山文化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山东日照的药王城遗址,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据古籍记载,尧帝的部落也住在这附近,尧帝被称为唐涛家族。陶寺的名字是否千年不变,引起了很多联想。

在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龙山文化将吸引更多的粉丝,将相关研究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