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曾被称为“服装王国”。从夏商时期开始,中国开始有了冠服制度,服饰成为统治阶级“内外严明,亲疏有别”的工具和象征。中国早期的军服诞生于西周,当时的冠服制度基本完善。当中华民族的祖先穿着铠甲,披甲上阵,南征北战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赤身裸体,过着吃血喝血的原始生活。

据中国《汉代服饰资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军服的雏形。在当时的战争中,为了不让对手的箭石矛剑击中自己,人们开始制造盔甲。

铠甲——铠甲是古代士兵穿戴的防护装置,可以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免受伤害。先秦时期,人们把用皮革、藤条等东西制成的护具称为“铠甲”,后来用钢和铁制成时又改称“铠甲”。头盔是一种用来保护头部和颈部的装备。因为甲胄和铠甲一起使用,“甲”字成为中国古代军服的总称。因为周后来叫“盔”,所以“甲”字就成了盔甲的代名词。所以最早的军装主要是铠甲,士兵穿军装,也就是铠甲和盔甲。但当时的制服制度很不一致,颜色也很乱,大多是各取所需。

从考古发掘来看,商周时期的军服主要是用较厚的动物皮制成,如牛皮、犀牛皮、鲨鱼皮制成的皮甲,以及青铜铠甲。那时候的盔甲只是一块皮,硬得像盘子。士兵们把它穿在身上,拿着枪作战,非常不方便。后来改成了小块皮革拼接。皮革可以根据保护部位的不同,剪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片,每片都穿上小孔,用细绳连接。

为了加强钉板的牢固性,还采用双层或多层皮革缝制,表面涂漆,美观实用。从青铜器出现开始,人们就用青铜铸造动物脸盾,放在铠甲的胸前和背上。这种带青铜片的盔甲防护效果比皮甲进一步提高。

军装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大部分时间都是铠甲时代。不同朝代,不同世代的铠甲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直到近代,这一时期的军服发展比较缓慢,变化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