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处理教材与史料的关系

看这篇论文,作者在标题下看到。

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与史料的关系及运用

王汉卿,湖北省恩施市第三中学

电话:(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此处删除号码)

所谓“史料”,是指我们研究和谈论历史所依据的材料,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刻、民歌等。,其实都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想谈谈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但历史教科书总是集中地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不可能像具体史料那样生动地反映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史料,辅以多媒体手段,可以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创造生动直观的感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认知的热情。

3.增强历史感,经验理论来源于历史。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历史教学应该具有的特色就是强烈的历史感,这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原始资料可以增强历史感,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建立一种信念,即历史的结论不是任意的或强加的,而是基于充分的史料。

3.提高阅读水平,培养思维能力。

个体的智慧和知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和发展的,“在活动中学习”是其理论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一理论,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可以充分实现师生、师生与教学文本(教材和史料)的良性互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阅读水平,培养思维能力。

4.培养探究精神,体验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或者一个权威的解释。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尽可能地接触一些历史文献,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让学生直接去探索和研究历史。比如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要求北洋水师“护船避战”的考虑、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双方的准备情况来思考:李鸿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考虑?这种考虑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这个决定的后果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类型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拓宽思维,体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乐趣。

二、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选择史料、认识史料、分析理解史料、得出结论是史料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这个完整的过程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科学鉴别史料。史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依据,但它不等于历史真相本身,它只是历史记录者对真实历史的主观反映。因此,编纂者的个人好恶、见解、立场必然会融为一体,将史料分为真实性、偏颇性、粗疏性和遗漏性。这就要求在选择史料时,不能把艺术作品、奇闻轶事当作正史,而是通过调查,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鉴别,看其观点是否最大程度地符合现实,然后再进行选择。只有在充分鉴定了史料的真实性之后,我们才能用它来分析史实,得出结论,否则结论就站不住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第二,史料要精挑细选。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无限制地使用史料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面对大量的历史材料,要注意合理选择,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选择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材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进行训练。

第三,史料要区别使用。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心理特点、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储备不同,接受史料的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史料时要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分层次:大三学生要用一些直观、易懂、间接的史料,大四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大三学生可以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分析和综合能力,大四学生则要求培养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递进式:即多设置带有史料的梯度题,逐步增加难度。当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能力在某一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就会提出进一步的能力要求。

总之,史料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