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娱乐圈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体现在科技上,也不能用文学作品来衡量,实际上是体现在国民的娱乐生活中。近年来,娱乐产业尤其是影视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看到了其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民众的娱乐生活来看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更好的角度。在看到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式,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奈在《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一书中进一步规范了“软实力”。他提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或购买来实现自己愿望的能力。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政策的吸引力。”

在我看来,“软实力”并不一定体现在我们的科学文化成就上。很大程度上,我们往往要站在大多数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老百姓是立国之本,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国家,是任何问题都必须考虑的重大标准。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影响力和受众的受欢迎程度。那么,从现实来看这些问题,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日益加快,大众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以前一样,不再只有一个央视看节目。随着改革的步伐,地方卫视的实力也在不断前进。而且国外的电视节目也通过网络平台与大陆节目竞争,冲击了中国的主流文化群体。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现在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大家更倾向于“宅在家里”,打开电视或者电脑,浏览信息,看电视剧。不能说现在的影视文化真的成为了影响中国娱乐文化乃至“软文化”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影视作品是什么?在我的理解中,可以说这部影视作品是一种吸引眼球,吸引观看,创造票房,形成话题,具有社会影响力,引领社会时尚,进而改变人们行为观念的力量。可以体现为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竞争力、驱动力、控制力。软实力的来源是什么?首先是影视作品本身,从人才环境,包括市场政策氛围等。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价值观的原始创新和有效传播。

但是我觉得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在国内娱乐文化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剧,尽管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演员表演生动,拿了不少金银奖,但为什么不能走出国门?为什么大部分年轻人更喜欢看外国片,只有20%左右的观众会首先选择国产片?很多影视作品,导演无所不能,明星轮番上阵,场景吞山河,票房也加入了“亿元俱乐部”,但为什么观众看完就忘了呢?也有大量的武侠片和网络文学利用盗墓、玄幻、暴力来满足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虽然这些作品中有一些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但由于缺乏“软实力”,它们的文化生命力难以持久。

随着近年来美剧、泰剧、韩剧的引进,中国的影视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中国相对生产还不是很成熟的条件下,这些资本主义文化的输入,总是像暗流一样冲击着中国文化的“沙洲”。通过这些电影向大多数中国观众灌输的一些资本信息正在慢慢改变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特别是对于还在读书的青少年,影响很大。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有追剧的趋势。曾几何时,饭桌上讨论的话题已经不知不觉地从专业的学术论证变成了生活大爆炸,花丛中的男人,旋转的爱情,暹罗的爱情,初恋的那点小事,变形金刚,《阿凡达》。

当然,国内各大电视台和剧组也很头疼。他们也想拍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一部可以代表中国现代影视发展巅峰的电影或者一部在剧目上可以媲美美国和韩泰的剧。然而,遗憾的是,当我们看到大片的经济效益很高,看到抄袭其他国家的优秀节目收视率很高之后,这种探索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它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数字竞争。影视或娱乐节目的制作只看到当下的回报,看不到一两年后的效果。这种短视的想法也影响着这一代制作人。翻拍其他国家的名著,然后叫“中国风”什么的。旧瓶装新酒暂时或许有利可图,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人们发现盗版的弊端时,相信“山寨”的末日也将临近。所以我认为影视中的文化软实力应该表现为一种自主创新意识,一种不敢接别人剩饭的意识觉醒。

看看湖南卫视的现状,有中国第一家娱乐卫视。虽然有天宇集体产业化的造星之路,但近年来“快男”“快女”的口碑一年比一年差,每年草根明星的堆积,让一向大气的天宇难以喘息。虽然娱乐节目上不断贴出慈善的名字,但我在做慈善的时候还是能捧出几个小明星的。但是,这还是难以承受。《自然队》的制作,让校车送的难度越来越大,任务一期就能完成。但随着收视率和短信支持率的下滑,只能说,台上的明星最后可能连出场费都没有,最后还得掏空腰包,可悲。但如果看它的始祖“前进”,对比它们的现实背景,原因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前进”产生的更早,在观众对娱乐制作并不熟悉的情况下,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商人也愿意在做慈善的同时,给自己的企业起个外号,做做广告。但是随着各个电视台对节目流量的复制和提升,慈善娱乐的方式变得低俗,那么多观众不再愿意为一个想出名的人买单。选择的多样性也让观众不再停留在一个电视台。因此,照搬原有模式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

观众的审美越来越成熟。我们经历了美剧、韩剧、泰剧的洗礼,对自己的电视剧要求当然也越来越挑剔。既然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观众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面对这些,无论是剧组还是电视台,都应该改变我们的制作方式和初衷,停止盲目追求一时利益的最大化,找到一条具有群体智慧精髓的创新之路,才是唯一的出路。

反思一下,现在的娱乐文化是摇摇欲坠的。看来也要好好想想了。现在不仅是娱乐圈,连文化产业都戴上了抄袭和复制的枷锁。文化产权纠纷不断,或者直接改名字发表他人文章的情况屡见不鲜。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中国“软文化”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中国文化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面对发达国家利益和国家主导的全球规则,不顾客观现实,渴望得到强国的认可,以别人的标准为准绳的文化焦虑。于是就盲目经营,甚至误入他人文化,成为强势文化的雇佣,很容易认同强势文化所隐含的“现代”、“发达”、时尚的东西。在享受的同时,也伴随着价值判断的认同,“会在急迫的文化焦虑中迷惑自己”。因此,“我们要保持文化定力,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以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文化底蕴展现不可替代的魅力,在交流中争取话语权,以自己的文化产品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