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精彩故事片段

1,许嘉璐欠学生半节课。

许嘉璐是当今中国的“训诂学”大师。虽然这门学科非常晦涩枯燥,但由于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治学严谨,一个学期就有2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

以讲《论语》闻名的北师大才女于丹也是其中之一。谈到许嘉璐老师,于丹说了一些记忆犹新的话。徐老师很早就来到教室,然后在那里站了50分钟。

除了一个例外,他带着凝重的表情走进教室。讲了20多分钟,他说:“真的很抱歉,同学们,我今天走不下去了。”因为陆大松先生病危,他是我上大学时受益最大的老师。

他也是章太炎的弟子。我必须马上到达那里。在这种情况下,我站在这里发呆,走不下去了,只好欠同学半节课。以后我会找机会弥补的。”说完,徐老师就走了。

于丹说,徐老师走后,学生们都哭了。大家都能理解徐先生的心情。他不想耽误我们上课,所以没有调课,坚持给我们上课。但是,他对老师的感情让他很难坚持。

2.瞿秋白的机智。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是商务印书馆元老高的女儿高君珍。婚礼采用了当时最时尚的“文明结婚”仪式。根据礼仪,结婚者的父母双方必须在结婚证上加盖私人印章。

把它作为一个标志。婚礼前一天,郑振铎想起母亲还没有印信,便写信请瞿秋白代为处理,以备不时之需。当天收到了瞿秋白的回信,但没有信笺,只有一张“秋白篆刻”。

上面写着:“石印每字两元,每周可领一次。限时派遣,加倍点缀。边段不算字数,差不多两元。牙印、水晶印、青铜印分别论述。”郑振铎一看,以为是瞿秋白忙着雕刻的借口。

请别人刻一面备用。第二天早上,婚礼即将开始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一个红色的结婚礼包,上面写着:“珍多先生和君珍女士喜结良缘,礼金50元。瞿秋白。”结婚包里没有现金和礼券。

这是一个三向石印。一方是郑夫人的;其余的是新娘和新郎。郑夫人单章略大,新郎新娘合为一对,边节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

郑振铎和高俊珍,都是福建省昌乐县人,一语双关。三章精致典雅,主人欣赏完剧才明白“五十元一礼”这本书的道理。原三章刻12字,润色应为24元。

双倍派单,是48元;边币2元,故名“五十元为礼”。瞿秋白的意外之喜给高正的婚礼增添了特殊的节日气氛,一时成为佳话。

3.哥白尼好奇的童年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喜欢提问。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父母问问题:为什么太阳总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白天不消失?为什么鸡是从蛋里出来的,而不是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的...哥白尼后来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索,就是从这些奇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4.宋莲冒着大雪去看望老师。

宋濂,明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自幼好学。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文章写得极好,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不懂的总是刨根问底。

这一次,为了找出一个问题,宋莲在雪地里走了几十里路去咨询已经停止接收学生的老师纪萌,但老师不在家。宋濂没有气馁,过了几天又去拜访老师,但老师没有见他。

由于天气寒冷,宋莲和同伴们冻得够呛,宋莲的脚趾也被冻伤了。宋濂第三次独自探访时,跌入雪坑,获救。宋濂在老师家门前差点晕倒的时候。

老师被他的真诚感动了,耐心地回答了宋莲的问题。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宋濂拜访了许多老师,成为了著名的散文家。

5、左思之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过张衡的《双城赋》,深受启发。他决心将来要写《三都赋》。陆机不禁拍手大笑,说左思这样的俗人,居然想出三都赋这样的杰作。

这是一个笑话;就算煞费苦心写出来,也一定是一文不值,只适合做酒坛。面对这样的屈辱,左思下定决心。他听说文学家张载到过岷、琼(今四川),于是多次上门求教。

从而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土人情。他广泛访问并收集了大量资料,然后致力于写作。他房间里到处都是纸和笔,篱笆旁边,厕所里。

只要他想到好的词,他就写下来,反复修改。左思用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又惊又羡,只好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