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收购pico一周年现在怎么样了?

Tik Tok收购pico一周年现在是否已经进入超宇宙?此前,Tik Tok收购了pico,并希望进入元宇宙。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看边肖。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Tik Tok收购pico一周年现在怎么样了?

此时距离Tik Tok集团去年宣布收购VR头显厂商Pico正好一年。在Tik Tok的帮助下,刚刚宣布品牌升级的PICO销量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自今年4月9日以来,PICO已经举办了三场音乐会。

2020年底,由Tik Tok和国内知名经纪公司乐华联合推出的虚拟偶像团体A-SOUL遭遇了一些争议,但全网拥有近2000万粉丝。6月17日,A-SOUL在PICO上首次直播,Tik Tok自己的虚拟人在Tik Tok元宇宙中首次与用户握手。

至于虚拟社交和游戏引擎,今年6月,Tik Tok收购了二次元虚拟社交平台波粒;8月,参与游戏引擎开发商Unity China的投资。总的来说,这部分还处于发展初期,应该不会要求太高。

几款热门的VR设备,有待丰富的内容生态,一个虚拟偶像团体,尚未落地的虚拟社交——这些都是Tik Tok进入元宇宙一年后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Tik Tok已经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但是还没有找到元宇宙的轮廓。它在各个分支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并没有在同一个元宇宙中揉合。如果抛开元宇宙的概念,其目前的进展可以归为智能设备、在线社交甚至网络游戏等概念范畴。

这也是百度、腾讯、阿里、Meta等公司涉足元宇宙时的通病。他们或从硬件入手,或从平台或软件入手,但时至今日仍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外界无法感知元宇宙的奥秘,企业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是元宇宙心存疑虑。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元宇宙真正成为“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是元宇宙元年。3月,“超宇宙第一股”、美国游戏开发社区Roblox在美国上市;5438年6月+10月,社交媒体巨头脸书宣布更名Meta,正式进入元宇宙。8月29日,Tik Tok收购PICO,被外界视为进入元宇宙的信号。

与Meta高调改名不同,Tik Tok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宣传元宇宙的概念,PICO也有规定禁止提及元宇宙。然而,这并不妨碍外界将Tik Tok与元宇宙联系起来。

在这条轨道上,Tik Tok的资本、人力和资金流迅速涌入。PICO一改被收购前的低调,按下了快进键。PICO开始出现在Tik Tok的开屏广告,网络名人的热门综艺节目和直播间,线下销售网点进入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在强大的流量攻势下,PICO的VR头戴产品销量开始翻倍。

随着销售量的增加,Tik Tok开始在皮可周围招募和派遣军队。目前PICO团队已经发展到1000人的规模。西瓜视频的负责人任、综艺的负责人宋、的娱乐总监吴,也都已经转到了VR产品部,可见Tik Tok对PICO的重视。

此外,Tik Tok在今年6月收购了二级虚拟社交平台Wave Particle,团队并入了PICO社交中心。Wave Particle创始人、前小米VR负责人马杰斯曾负责PICO社交业务。

Tik Tok和乐华娱乐的虚拟偶像业务也与VR业务挂钩。6月17日,虚拟偶像团体A-SOUL首次在PICO上直播,报名人数超过汪峰的VR演唱会。

Tik Tok不是唯一一个捕捉到元宇宙之风的巨人。

2021年底,百度的元宇宙产品希让上线。几乎与此同时,腾讯也开始探索元宇宙。QQ和QQ音乐推出了超级QQ秀和MusicZone两个具有超宇宙元素的功能,注册了上百个超宇宙商标。此外,腾讯原本是PICO的潜在买家之一,但后来被Tik Tok砍掉了。

目前Tik Tok的元宇宙主要是关于VR设备,后者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游戏。

Tik Tok在这个领域有一手,比如光年、慕童科技,有实力和腾讯角力。其打法是“从硬到软”,先铺设硬件入口,再一步步完善软件生态。

相比之下,腾讯选择了从软到硬,先在知名度高的手机APP上搭建好服务,等未来硬件落地后再转移。今年6月,腾讯被曝已正式成立扩展现实(XR)部门。此前有消息称,腾讯已收购黑鲨科技。

社交和游戏是Tik Tok一直想突破的腾讯腹地。两大巨头的碰撞可能是未来超宇宙赛道最大的看点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里,Tik Tok元宇宙在硬件、软件、内部社交系统等方面都有投入和进步,但这个“宇宙”仍然是分裂的,几个板块在各自为战。虽然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但与“宇宙”相比,它更像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场景。

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Tik Tok与梅塔相似。但即使是Allin Metauniverse的Meta,对于如何从VR硬件到软件生态迈出关键一步,也缺乏成功的经验。VR设备目前的体验仍然更像是家用游戏机,而不是可以承载用户日常生活的下一代互联网入口设备。

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戴显示器出货量突破1000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Meta:其VR头戴显示器产品Quest2去年占据了全球78%的市场份额。PICO出货量占比4.1%,在亚洲市场处于优势地位。Quest2已经到了千万级别,PICO是百万量级。

去年消费级VR头显新增用户规模相当于瑞典总人口。从用户规模来看,元宇宙的愿景似乎触手可及。但现实是,Tik Tok或其他公司的超宇宙(Metauniverse)所提供的体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宇宙”概念的期望。

VR硬件方面的因素还是不够。从创新扩散的角度来看,当新生事物的规模达到临界值10%-25%时,扩散会加速且不可逆。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这个临界值是12%,国内VR市场离这个节点还很远。

另一方面,Meta和Tik Tok还没有找到更多VR硬件的落地场景。

社交是Meta的强项。Meta曾尝试将社交搬到VR中,结果并不理想。今年8月,Meta的VR社交平台HorizonWorld(以下简称Horizon world)上线,扎克伯格还在里面自拍庆祝,却引来网友吐槽。网友认为地平线粗糙的人物和场景建模比十年前的开放世界游戏还要差。

Tik Tok去年推出了“派对岛”应用,但在今年7月25日,派对岛被从所有主要应用商店下架。PICO最近在为社交业务招兵买马,“为用户创造新连接”的使命也在隐晦地指出社交化的趋势,但目前PICO在元宇宙社交方面还没有什么大动作。

更大的问题是,即使互联网公司在VR设备上实现了社交功能,也离人们想象的元宇宙还很远。

目前Meta在元宇宙的投资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的水平,Byte在收购PICO上也投入了数百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和营销攻势,用户的期望值被无限抬高,而科幻电影《Ready Player One》恰恰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在Ready Player One中,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构建自己的身份,与现实世界并行互通,甚至可以进行货币兑换。

如果你取出这些元素中的任何一个,你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类似的映射:现实世界中有相对便携的VR设备,有类似《我的世界》、《区块链》这样的沙盒游戏,还有可交易的虚拟货币。这也是元宇宙概念爆发的原因之一。人类在元宇宙的基础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不过,一位游戏开发者表示,如果想在VR设备上实现类似Ready Player One的体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价格会非常高。很多用户也失望地发现,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VR头戴设备本质上与手中的其他电子设备没有太大区别。VR能做的大部分事情,比如看电影听演唱会,手机电脑也能胜任,但是沉浸感有一定差距。

扎克伯格曾表示,为元宇宙建立一个基础平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预计地平线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是一个测试版。

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彤也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预测了元宇宙的愿景。他对元宇宙短期内2-3年的变化持悲观态度,质变的时间节点可能是十年后。虽然现在很多相关技术都有所突破,但都是潜心探索,距离超宇宙这个概念本身还有相当大的技术和商业距离。

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仍然有许多忠实的信徒,他们和扎克伯格一样,对VR的长期愿景持乐观态度。他们相信假以时日,每个人都会进入超宇宙,而VR就是超宇宙的大门。

信徒们也把希望寄托在了苹果身上。近日,知名分析师郭明_表示,苹果计划在2023年出货约654.38+0.5万个AR/VR头戴设备。郭认为,苹果的进入是VR市场的爆发。无论是硬件研发经验、软件生态,还是用户基础,PICO甚至Meta显然都无法与苹果相比。两家厂商的巨额投入或许可以帮助苹果完成教育用户的工作。

另一方面,一个设备背后的内容生态基本上和用户基数是正相关的,似乎用户的增长一定会带来内容生态的繁荣。元宇宙概念的支持者认为,在内容生态逐渐繁荣之后,VR会像手机一样成为刚需产品。他们的逻辑是:web1.0对应PC,web2.0对应智能手机,虚拟世界总是需要一个屏幕与现实世界连接,web3.0应该对应VR。

但某web3.0项目负责人李晨(化名)表示,“这是线性思维,不一定成立。”

李晨认为,在互联网出现之前,PC是有一定市场的,而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手机早已成为刚需产品。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

“VR最大的问题是它不是刚需。”李晨认为,至少在目前,人们并不真的需要一个笨重而昂贵的设备,可以伸展他们的腿来模拟现实。

前述游戏开发者认为,短期内,VR落地场景可能包括VR旅游、VR游戏、VR视频等场景。“这些场景的体验提升明显,投入成本一次性,可重复使用。”

至于VR办公和社交场景的落地,这位人士并不看好。“为什么用ZOOM就能解决的事情要花那么多钱?”

其实除了Meta,巨人在VR和Metauniverse上的投资属于“雷声大,雨点小”。与Tik Tok的规模相比,PICO买下的90亿并不算大,Tik Tok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几乎与元宇宙持平。

当然,在硬件投资的背后,Tik Tok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目前,PICO的销量仍在上升,这对Tik Tok来说意味着数十亿甚至数十亿的收入。

本质上,Tik Tok、腾讯等巨头在元宇宙硬件上的布局,是一种“宁赔不赚”的心态。如果Ready Player One的愿景最终实现,那么在这一领域的先发优势将是“有利可图”。如果没有实现,VR也可能成为一个赚钱的生意。

IDC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初期出货量同比增长46.9%,到2026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从乐观的估计来看,VR的天花板可能相当于现在的游戏主机,”这位游戏开发商说。“即使超宇宙失败了,如果下一个PlayStation或Switch真的能出现在这条赛道上,没有哪个巨头会愿意错过。”

PICO在品牌升级的同时发布了几张壁纸,其中一张是月球表面,右下角是阿姆斯特朗的脚印,左上角是PICO的圆形logo。

壁纸的意义很美好。收购年份对于PICO和Tik Tok来说只是一小步。世界领先的XR平台,或者说超宇宙的愿景,就是登月的目标。

但现实中,由于投资过度和商业前景不明,自阿波罗计划以来,还没有人类登上过月球。互联网巨头的元宇宙计划也有着和阿波罗登月一样的愿景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