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是什么鱼?

中华鲟是一种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或移动缓慢的底栖动物为食,包括虾、蟹、鱼、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由于生活环境中食物种类不同,幼鱼主要以长江中上游的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和植物碎屑为食,而河口咸淡水区的幼鱼则以虾、蟹和小鱼为食。洄游期间亲鱼不吃东西。在长江口外的近海水域,中华鲟的摄食强度增加,一般在3~4级,食物以鱼和蟹为主,也有虾和头足类。

《本草纲目》记载其食性如下:“食之,张口取物,听之,食而不饮,蟹鱼误食”。其实中华鲟是靠口腔膜的伸缩来吸取食物的,食物对象大多是生活在泥面上或者被困在泥渣里的小动物。中华鲟从海洋到河流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基本不吃东西。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进入淡水前其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因此,在淡水中,越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越瘦。

地理分布:中华鲟是现存唯一一种跨越北回归线的鲟鱼。它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主要河流,从金沙江到中国长江的入海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也偶尔出现,其中长江产量较多。但目前只发现了长江中下游和近海,其他河流都消失了。

中华鲟属的鲟鱼都出现在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统,距今约654.38+0.4亿年。中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世地层(654.38+0.4亿年前)发现鲟鱼化石,命名为北票鲟鱼。这种鲟鱼两侧只有一行侧线鳞,其他体表裸露,与中华鲟有五行鳞不同。

根据1834文献,中华鲟的模式起源是中国。虽然不是中国的特产,但在中国以模式产地闻名。后来根据当时中国的历史和后人的工作推测是广州。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的大连沿海、旅顺、辽东湾、辽河。海岛,辽宁省北部的黄河和中朝界河鸭绿江;山东石岛、黄河、长江、钱塘江、宁波河、闽江、台湾省熊吉和珠江水系等。可达长江金沙江下游;在珠江水系中,可以追溯到西江,北江到达乳源,甚至到达广西的蒋勋、郁江、柳江。海南省沿海也有出产。在国外,见于韩国的汉江口,日本的丽江和九州西侧。

繁殖状况:典型的溯河洄游鱼类。中华鲟通常生活在东海和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在海里生长发育。雄鱼长到9 ~ 18岁,体长170 cm,体重50公斤以上,雌鱼长到14 ~ 26岁,可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成熟个体在7-8月从海上进入河流,在淡水中生活一年后性腺逐渐发育。

据研究,在产卵群体中,雄性一般9-22岁,体重40-125kg;雌鱼16 ~ 29岁,体重172 ~ 300公斤。据观察,中华鲟年均生长速度较快,雄鱼5 ~ 8公斤,雌鱼8 ~ 13公斤。但从幼体到大成虫需要8 ~ 14年。它的性成熟达到第一次性成熟的时间较晚,因此可以繁殖后代。[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