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南充的传统民俗文化了解多少?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以前大家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戏,现在都是拿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南充传统民俗文化来自南充榕树00:0007:11。

说到传统民俗文化,南充其实有很多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今天,边肖将带你了解我们南充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

川北灯展

川北花灯又称“鼓乐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剧种。阆中是川北花灯的故乡。

2006年5月,川北花灯被国务院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6月8日,四川省南充市川北灯剧团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川北花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当地民间生活,现存剧本200多个。他的表演非常贴近生活,给人一种幽默通俗的感觉。他的歌词简单健康,没有固定的公式。

另外川北花灯戏很会跳舞,有“无舞不成灯”的说法,所以有一定的娱乐性。而且,花灯的玩法也多种多样。比如花灯,以歌舞为主,有的故事线简单。天灯主要是以故事的戏剧性为主。

这种地方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可以充分体现川北文化的特点,所以边肖认为这种艺术形式也可以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北木偶

说起川北的木偶,也是一种值得南充人骄傲的传统文化。其实南充的布袋戏有川北布袋戏和北京布袋戏,都是杖头布袋戏,但是很少有人听说过北京布袋戏。

川北木偶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比其他大木偶更独特,更有特色。川北木偶四尺多高,表演不受剧种限制。人和木偶混在一起(阴阳师),看起来都一样。

今年6月初,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在南充大剧院开幕。南充原创大型木偶剧《丝路驼铃》首次亮相,引起了国内外木偶专家和爱好者的关注,获得一致好评。

2006年6月10日,川北木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以川北木偶为特色,融合四川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剧目已在省内各大旅游景点上演,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

川北王皮影戏

川北王皮影戏是川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民间艺术大师王文坤传承八代的雕塑和表演艺术。王皮影高约1.5尺,雕刻精细,人物形象生动,色彩明亮和谐,构图完整统一。每一部皮影戏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65438-0988年川北王影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参加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国际艺术交流展,获“国际艺术金奖”。奥地利总统希斯·莱辛格称赞说:“这是真正的东方艺术”。

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王影的传人从未放弃,不断更新观念,继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2004年前后,川北王皮影戏开始在阆中古城演出。在继任者王彪的带领下,不断更新戏剧内容,创造了古典、现代、迪斯科等不同风格的皮影戏,开创了皮影戏风格的新时代。

2008年,王皮影戏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努力将川北王皮影戏推向世界。

川北剪纸

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遗产,川北剪纸在形式、内容、用途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全国各地剪纸的特点和风格。它既不同于北方剪纸的“苍劲有力”,也不同于南方剪纸的“精致细腻”,而是由粗到细。

川北剪纸的题材广泛多样,有鸟兽、五谷、牲畜,都很生动,富有想象力。其图案可分为五类:吉祥如意图、羽毛花图、古今人物图、现实生活图。

其技法和制作方法可分为阴阳叠刻、黑白糊刻、暗刺切、折叠剪纸、双手撕烧画六种。

青蛙节

“正月十四送青蛙”是川北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民间节目,流行于南充市周边。经过演变,成为南充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清朝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蚊灾”袭击了当地村民。后来一位高僧指出,害人害己的是“蚊灾”。于是当地的乡亲们用自制的“蛙灯”,挥舞捆好的火把,抬着五颜六色的龙,敲锣打鼓地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赶走“蛙疫”。

此后,每年正月十四晚上,扎“蛙灯”、送“蛙疫”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传统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它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事?

还是意味深长的民间传统文化?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评论。

让边肖和大家一起学习。

内容来自南充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