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轻轨交通的历史
当时屯门和元朗有巴士网络,约有65,438+00条路线与规划中的铁路网络重叠。但政府引入了“轻铁专区”的概念,最终令原来的经营者九龙巴士(KMB)放弃经营屯门至元朗的巴士路线(如59、61、62),以换取KMB经营屯门至元朗及市区的多条巴士(如58X、59X、69X、67X)。此外,政府亦推出措施,限制KMB在专营区内上落乘客,并批准KCRC经营可收费接驳巴士(即现有的港铁巴士),接载乘客前往区内的LRT车站,以取代KMB及GMB的原有路线,从而在财政上支持LRT的运作。
LRT原定于8月8日通车,1988。然而,同年3月至7月25日LRT试运行期间,发生了18起有人员伤亡、涉及路人及道路上其他车辆的交通事故,被政府下令禁止试运行,LRT未能于8月8日通车。LRT系统的第一条支线位于屯门的东北面和南面。让LRT为更多的居民服务。
这是1986公布香港轻轨系统扩建报告后实施的第一条支线。
三条支线分别接驳:(屯门码头至友爱),(友爱至三圣)及(市区至屯门东北)。
支线共三段,全长5公里,设车站9座,主站1。
第三支线6月开工1989 11,2月全线通车1,992。
屯门码头至友爱
连接屯门码头与安定村,建在新填海的“鼠岛”上。
共有四个车站(小Xi、屯门游泳池、枫景花园和小榄)。
对三位圣徒的友谊
连接青山湾附近的三圣村。
有1主站(三圣总站)。
屯门市中心至东北
由兆康延伸,经一座横跨屯门河的高架桥,沿青山公路向南,最后经一座高架桥,连接屯门市中心北面的轨道。
共有五个车站(北渡、河、新圩、景丰和)。
1992年2月2日二期新增支线全部通车后,有三条轻轨线路需要重新安排:
505线延伸至三圣。
506线改为友爱为终点站。
507线延伸至屯门码头。
新路线614号线将开通,从屯门码头至元朗(经过屯门南部和东北部的新支线,取代611号线)。
559路公交车取消。第二条支线位于天水围新市镇。天水围原本只是一个鱼塘,但在198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新市镇。由于人口增长及发展商长江实业在天水围发展大型私人屋苑佳湖别墅,交通需求亦有所增加。LRT决定在青山公路主线汤芳村站附近的灰沙围兴建一条通往天水围的新支线。
施工路线为1986青年铁路系统扩建报告中提出的天水围第一段和第二段。
全长2.1 km。
有四个车站(坑尾村站、天耀站、乐虎站和天瑞站)连接该区的主要屋。
天水围支线1989 165438+10月5日开工,1993 65438+10月00日通车。
此外,两条新路线已分别投入服务,包括来往元朗总站的服务(721,田瑞至元朗总站)及来往屯门的服务(田瑞至兆康,后与612重组为720)。
随后天水围迅速发展,LRT进一步扩大了天水围支线。
在天水围东北面的市中心,将兴建一条全长约800米的轨道。
施工路线为青年铁路系统扩建报告中建议的天水围第三段,1986。
有1站(翠湖站)和1主站(天水围主站)。
支线于3月1993开工,1995年3月26日通车。720及721线于同日延长至天水围总站。这是LRT系统的第三次扩建,同样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与“天水围预留支线”同时动工。
天水围第四期支线是在第三期发展路线尚未提供轻铁服务的地区兴建新支线。
施工路线为1986青年铁路系统扩建报告中提出的天水围第四段。
全长1.7 km。
主线位于天成路和天府路,连接田蓉站,与天耀路相交。
有三个车站(银座站、天湖站、天赐站)和1西铁交汇站(天水围站)连接区内主要屋苑。
天成路与天府路交叉口为高架轨道,其他支路和车站均建在地面上。
天水围预留支线
在1990年代,天水围的发展一直在天华路以南。到2000年,将继续向天华路以北扩展,同时也为未来轻轨系统的发展预留地方。2000年后,天华路以北的主要小区也相继建成,市民入住。随着北方人口的增长。轻轨决定在预留的空间里修建一条新的支线。
全长2.7公里。
共设6个车站(宋府站、天府站、天恒站、湿地公园站、天秀站、天岳站),1主站(天一站)。
其中,天华路与田瑞路交叉口为高架轨道和高架车站。
西铁前天水围第四期支线及天水围预留区支线通车(65438+2003年2月7日)。通车当天,轻轨线路重组,改为新支线。
720线改为751线,改为天水围、田蓉、松福等站,以天一为天水围终点站。
721线改为761线,并改为宋富、湿地公园、田玉娥等站,以田蓉为天水围终点站。在繁忙时间,元朗和天一之间将增加一条短途线路761P。
2003年6月5438+2月65438+7月新增线路701天水围南环线,从天水围站出发,单向经过天赐、田蓉、翠湖、天耀站,最终返回天水围站。
2004年4月9日,增加一条新路线706天水围环线,与701线方向相反,不同的是706线的服务范围扩展至天水围北。
2004年8月22日,新增705天水围环线取代701线,服务范围扩展至天水围北。增加短途线路751P,在高峰时段行驶于天一站和天水围站之间。
2006年6月9日10,761P线加强全时段服务,取代7610线。65438+2007年2月2日,九广铁路系统和香港地铁系统合并为港铁。对LRT的影响相对较小。只有车站及车厢的标志有所改变,而车费及转乘规则则暂时维持不变,而附例则改为《地下铁路(西北铁路)附例》。虽然合并带来了铁路票价的降低,但轻轨系统不包括在内,这受到了该地区居民的批评,但2008年9月28日提供的学生乘车折扣除外。
LRT最著名的特色是车站的开放式站台设计和区域收费。前者类似于香港岛的电车系统,后者则是香港特有的。
与有进站闸机的火车站不同,轻轨的车站没有进站闸机,大部分只有站台,乘客可以自由进出(付费方式请参考“收费方式”一节)。因为开放式的站台设计,乘客其实不用买票,也不用确认八达通就可以上车。但是,无有效车票乘坐LRT是违法的。为了防止乘客乘坐“霸王车”(即拒绝买票乘车),港铁会在车站或列车车厢随机派出乘客助理,检查乘客是否持有有效车票。乘客须出示有效的单程票、八达通或西铁全日通行证,以供检查。2003年,在KCRC所有一线员工更换新制服之前,乘客助理(检票员)的制服是蓝色的。由于制服的颜色与卡通人物蓝精灵相似,屯门和元朗区的许多儿童和铁路爱好者称之为“蓝精灵”。
轻轨系统在通车时分为五个收费区(2003年线路扩建后增加到六个),是香港第一个引入区域收费概念的铁路系统。单程票价是以起点和终点经过多少个收费区来计算的,而在1997之前,四张轻轨月票也是以收费区来分类的。(注:港铁提供的接驳巴士不按地区收费,但为转乘前往LRT的乘客提供转乘优惠。)
此外,有团体要求LRT在地铁月台安装屏蔽门,取消开放式月台设计,以改善月台候车乘客的安全。不过,由于在露天平台安装屏蔽门有困难,我相信这个要求是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