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雍正的负面评价

使知识分子不敢问政,造成社会恐怖。

其他文字狱也是文字狱牵强附会。扬州举人徐树奎的诗中,有一些句子,如“明太祖再相会,把锅搁一边”,“明初摇京师,一举去清”,都是牵强附会的。礼部尚书曾写诗赞美黑牡丹,说“当受重视,异种也为王”,被曲解为辱清夺朱之国。他们两个都被屠杀了。江苏学生魏因在作文中使用“原谅”一词,被判处300元有期徒刑,服刑三年。湖北学生程写生日文,用“创大业”二字,被凌迟处死,其亲属也受牵连。安徽龚升方芬诗集里有一句“欲白而清,梦里悲而明”,掘墓而宰,祸及后人。“清风”和“明月”是历代学者的热门话题。一不小心写了一首诗,就会被逼犯罪,被宰。文字狱的兴起给一些心怀怨恨的小人提供了报复的机会,他们想尽办法在对方的诗中寻找词句,并加以诬陷。监狱案的成功,是家破人亡,亲友受牵连。

文化为了避免文字狱,往往把疑字换成其他字,或者干脆留白,往往使其不合理而优雅。后来连“胡”、“陆”、“易”、“地”都成了禁忌语,书上也往往不刻空格。为此,乾隆特别下诏,说:“本朝人出版、著书时,路虎彝地等字常留白,有的改为彝,改为卤。这样的案例很多。这无非是本朝的一种禁忌,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却不知这种做法本身就相当不尊重。孟子说舜是东夷人,文王是人。可见“夷狄”之类的词都只是方域称谓,自古圣贤不避。至于对朝强加六安,更是荒谬至极。汉唐宋元明,边疆战火不断,常把不能投降的国家指为鲁。我最初住在中国东海海滨的满洲。如果说东夷人无所不能,说他们是鲁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天下的人都是清人臣民,连穷山恶水的人都不忍视之为鲁。怎样才能把鲁加到满语里?只有准格尔不服从命运,始终不愿意接受国王化,不断反叛,才有可能被他们称为葫芦。总之清朝接受天命,统一全家,不允许中国各民族互相歧视。从今以后,凡在临篇中写字印书者,不得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回避,并在空格处改字,否则将以渎神罪论处。"

文人学者无所适从,于是很多人逃避现实,埋头于古纸堆中考证,从而形成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著名流派,即干甲派。乾嘉学派起源于明清时期的顾严武。起初,它主张以经典和史书为依据进行论证,以达到拯救世界的目的。到了乾隆、嘉庆时期,学者们推崇汉儒经典的训诂方法,考据、通释,并将其运用于古籍整理和学术探索的各个方面。其研究范围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延伸到文学、音韵、历史、天算、水陆、典制、金石学、校勘、编纂等方面。引用的材料在汉代是多极的。因兴起于乾隆、嘉庆年间,故称干甲派。反对浮华,崇尚朴质,故又称“汉学”、“朴学”该学派为我国古籍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研究方法世代沿袭,对后世学术界影响深远。国学纠正了理学的空洞,但也有考证繁琐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