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由来?为什么古代会有农历?
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根据古埃及的这一历法制定了儒略历,并在整个罗马推行。儒略历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交替。每四年为一个闰年,闰年二月30天,平年29天。凯撒的侄子屋大维统治罗马时,因为屋大维的生日在八月,所以他把八月改为大月,九月改为小月,以此类推,从二月中旬减去一天。儒略历中的平均年是365.25天,比实际太阳年的365.2422天多一点。这在1000年后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这种历法在欧洲被广泛采用,到1582年,春分的日期已经相隔十天,于是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根据天文学家的意见改变了历法,一方面移回到春分,另一方面在世纪年,即被100整除的年份没有闰,但被400整除的年份仍然有闰。所以1600和2000是闰年,而1700、1800和1900不是。公历一年365.2425天,极其准确。因其简单实用,逐渐被世界各国采用,被称为“公历”。以上就是今天公历的由来。
月亮是“阴”的,所以根据月亮的视运动规律制定的历法自然被称为“阴历”。
农历——一月月亮绕地球一周。
农历根据月亮的运动规律来确定月亮:月亮的轨道叫白道,白道和黄道都是天体上的两个大圆,相交于五度九分。月球绕地球一周,两次出现在黄道上,历27日7小时43分11.5秒,是月球公转一周年所需的时间,被称为“恒星月”。只有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向前数超过27度,月球每天运行13度15分,所以29日需要12: 44: 2.8才能回到月球,称为“朔望月”,习俗称之为月,意为朔望月。
农历中确定月份的方法是由农历正月的周期给出的,即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长约29天半,所以农历正月为30天,农历二月为29天。
农历是根据地球运动规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公转十二周又三分之一周,一年中的月数不能是奇零,所以一年中十二个月只有354天,与真实年份相比约为11天,累计到三年33天。所以每三年必须有一个闰月,留三天。闰月是没有节日的月份,闰年是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一个月是闰月,月份的名称取决于前一个月的名称。比如前一个月是八月,闰月是闰八月。平均一年是十二个月。农历有12个月,全年有354或355天,闰年有13个月,闰年有383或384天。
因为一个月的天数不能是奇零,所以农历中的一个月是29日或30日。每个月都以初一的日子为首,也就是初一。每年,接近立春的新月是一年的开始。中国古代就有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