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的起源和历史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五岳之说最早出现在李周、官纯、大宗博:“以血报国,五祭五岳。”现在公认的《李周》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儒、道、释、阴、阳融合而成。因此,我们认为五岳思想是商代以来的四方神与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山神崇拜。封建时代五岳被皇帝封侯。《史记·列传》载:“天高,我设泰山禅礼以祀之,近于神明。”为了“报天之功”,帝王们往往视雄伟险峻的山峰为吉祥之地,在峰顶设坛,举行闭经仪式。禅宗的理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鲁。第一个举行大规模禅修仪式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到了唐代,合禅活动更加频繁。经过封建帝王的多次吹捧,吴越的地位更高了。中国有许多名山,庐山、黄山和峨眉很有名。这五座山被尊为“岳”不无道理。以东、西、中山为例。它们都坐落在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华夏先民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岳虽然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都高出平原或盆地,所以特别陡峭。《诗经》中有“泰山石破天惊,鲁邦仰慕”“高松岳薇,威震苍穹”等诗句,可见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大家都很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