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个地名和“时”字来表示。即子时、丑时、印石、石矛、陈石、施思、午时、魏时、申时、尤时、齐时和石海。

每一刻都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个时辰与现在的守时方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印石-3点至5点,以此类推。石海在现实中是21点到23点。

《智慧的诞生》提纲中说“杨志欲起陈证,故申时歇”。古代总是使用卡片,所以它经常被用来代替时间。早晨是早上7点到9点;申请时间为下午3点到5点(15点到17点)。

扩展数据:

类似天干地支的计时法,也有十二期计时法。这个方法把一个昼夜分成十二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间段的名称有:子夜、乌鸦、平旦、日出、食时、角落、日复一日、日复一日、黄昏、人定。

“子夜”相当于“子夜”,即23点至1点;“鸡鸣”是1到3点;“平旦”是3点到5点;日出是从5点到7点。《孔雀东南飞》有两句诗:“暮死之后,落寞人定。”“黄昏”是从19到21;“人的命令”就是21到23点。

百度百科——树枝和树枝的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