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扭转解放战争命运的“AAA电报”
7月29日,1947,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 * *,正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放松这么多。
“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把刚刚收到的电报递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 * *从刘伯承的神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一般。他立刻接过电报。果然,这份电报是* * *亲自起草的,上面标注的AAA字样非常醒目。* * *我明白三个A是当时中央同意的最急最密的电报等级。你为什么在这封电报里写三个A?
拉开战略进攻序幕后的战略调整
6月30日,刘邓1947、12万大军渡过黄河,进入鲁西南,拉开了人民战略进攻的序幕。当刘邓的军队在鲁西南为捷报而战的时候,* * *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刘邓的大车迅速直入大别山区,才能彻底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
7月23日,* * *致电刘伯承和* * *:“我已下定决心不去后方,半个月的路程就直出大别山。”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疲惫不堪,伤亡惨重,急需休息和补充。
7月28日,刘邓给* * *中央军委回电,如实陈述了部队存在的困难,希望继续在内地作战一段时间,待时机更有利时再向大别山推进。他们认为中央委员会会批准他们的计划。没想到,第二天7月29日,* * *亲自起草了这份紧急、绝密的电报,上面标着三个字A:“现在陕北的形势很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刘伯承、* * *在两个月内不能以自己的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队,“陕北支持不了”。
三个“A”字深深印在刘伯承和* * *的脑海里,也深深感受到了军委和* * *对他们的重托。
刘伯承,* * *看了电报,马上烧掉。两人简短讨论后,立即回复中央——完全服从中央决定,半个月后行动。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这就是刘伯承和* * *一生的真实写照。
AAA电报和千里飞跃
其实不到半个月。在接到AAA电报后的第9天,也就是8月7日黄昏,刘邓的1.2万大军,在几十里宽的地面上,悄然开始了历史性的跃进大别山。
这注定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从鲁西南到大别山,千里之外,前面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后面有十几个旅的蒋介石军队在后面追赶,加上又是炎热的夏季雨季,河水暴涨,道路泥泞,热气腾腾。部队已经疲惫不堪,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现在他们正不停地向南跑。真的很难。
摆在刘邓军队面前的第一个困难是所谓的“死亡地带”。原二野军政处处长杨国昱将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没去过黄河地区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的景象。这里虽然成了一潭死水,但依然是汪洋的一片。除了一些房子的屋顶和偶尔从空中掠过的几只野鸭,你看不到别的东西。即使没有水的地方,也全是泥,前脚上升,后脚下沉。”
几天后,当刘邓的军队渡过黄河,渡过沙河,再向汝河进军时,蒋介石如梦方醒,惊出一身冷汗。他立即调集大军北追,愤然撤去参谋长陈诚,亲自担任参谋长,飞赴前线督战。
为了在汝河以北阻击刘邓的军队,蒋介石急调整编第八十五师至平汉路以南,驻守汝河南岸,夺取或捣毁汝河上的所有渡口。
8月24日晚,刘伯承和* * *率领指挥部来到汝河北岸。前面敌人火力很猛,后面追兵只有15公里。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杀出一条血路来!”* * *甚至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战斗!”他们命令部队从此刻起,不分飞机、大炮、子弹,日夜强渡汝河。前线指挥官命令所有步枪上刺刀,每个手榴弹都被揭开。看到敌人就打,打完了就往前插,要求先头部队一个敌人据点都不要留,一路上一个敌人也不要留。就这样,到第二天下午,4万多人的刘邓军渡过了汝河。
此时,刘邓的军队仍面临着最后一道关卡——淮河。八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多变。由于缺乏渡船,刘邓的军队被阻在北岸。此时,敌人的先头部队已与刘邓的警卫部队接上了火,离淮河渡口只有15公里,形势又变得紧急了。刘伯承手拿竹竿,借着灯笼的光,自己探索水深。刘邓的军队刚刚渡过淮河,追兵就到了淮河北岸。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河水突然暴涨,几十万* * *部队不得不望着河水叹息。* * *后来,他激动地说,“刘伯承过了淮河,就去探河。水深没过他的脖子,他刚好过了人。这就是机会!就在我们结束后,水上涨了,只是一点点的时间。祝你好运。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淮河可以走到那里,所以我找到了出路。上帝救救我!很多故事都很神奇。”
8月27日,刘邓的军队在20日挺进数千里后终于到达了大别山。消息传到陕北,* * *高兴地说:“我们终于逃出来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守势。自从刘远征以来,我们的革命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变成了战略进攻!”* * *用他特有的语气说:“不要低估这次跃进的意义。中国南北500公里不多。从长江再飞跃500公里,到达广东和福建的交界处,剩下不到500公里。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
从根本上改变战略格局的重大举措
8月27日,也就是刘邓的军队到达大别山的那一天,* * *以中央中原局的名义向全体部队发出指示:“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全心全意坚决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配合邻兵团控制中原。”
"沙发的一侧不允许其他人睡得很香。"165438+10月6月,蒋介石主持召开大别山检讨会议,在华中设立“剿总”,将海军调往长江,阻止刘邓军队渡江。随即,他开始了对大别山的全面“围剿”。在这里,刘邓的军队度过了抗战胜利后最困难的时期。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刘邓的军队在雪域荒野的大别山没有后方,缺衣少食。战士既要抗击“围剿”之敌,又要努力自己解决饥寒交迫。多年以后,有人问起这段经历,* * *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行动,是毛主席决定的。第二野战军挑着重担,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任务。还是那句老话,叫合格。”
后来史书对刘邓的军队跃进大别山作了这样的评价:刘邓的军队进军大别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进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进军豫西。三军相互配合,在黄河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曲折的战略态势,牵制了南线* * *军一半以上的兵力,把中原地区从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根据地。这是一场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导致了全国各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可以说,由* * *亲自撰写的标有三个A的电报,加速了* * *反动统治的覆灭,加速了新中国的诞生进程。
揭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