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阔塔简介

宝奎宝塔(“俶“,拼音:chù,注音:ㄔㄨˋ)是位于中国浙江杭州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的一座塔。它是西湖风景区的标志之一,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的建造时间是有争议的。一般认为是北宋初年(968-976)。当国王被召到汴京时,他的岳母许下心愿,要建一座九级宝塔,祈求平安归来。从元祐年间(1314-1320)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和修建。

明万历七年(1579),重修为七层楼阁式。民国十三年(1924)塔身倾斜重建,八面七级,高45.3米,底边长3.26米。塔闸的铁构件是明代的旧件,1996年更换了腐朽的塔闸。

宝角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数据:

名字的由来

张岱的《包Ku塔》写道建安元年,吴越国王钱俶听说南唐被宋所灭,非常害怕。他带着家人去了宋朝朝廷,怕家人被扣在京城。在佛前,他许了一个愿,如果能平安归来,回来后就造一座宝塔。到了北京,皇帝很客气,给了他一间房子,以优厚的赏赐招待他。

在他们那里呆了两个月后,他们被送回了杭州。走的时候给了我一个黄皮书,封得紧紧的,上面写着:路上仔细看。途中,钱楚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大臣们催促皇帝把钱楚留在北京的信。钱楚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恐慌。当他回来时,他做了一座塔,希望感谢佛陀让他平安归来。

还有很多神话传说,比如:西湖有个妖怪,经常兴风作浪,毒害钱塘百姓。这时候,钱初要杀百姓,于是他向水中射了三箭,除掉了怪物。由于担心它不会永远存在,人们在宝石山上建了一座塔来保护它,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座塔是一个守寡的嫂子为了祈求叔叔平安而建的,所以被误称为“包书塔”。

建筑特色

宝塔墩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墩的西边或西北边直接从岩石上凿出,锋利的凿痕在岩石上清晰可见,尤其是墩的表面。在墩座的西北角,岩石上甚至雕刻了三个通往墩座顶端的台阶。

宝阔塔的墩基高约65厘米,其东、南、北三面用长方形花岗岩砌成。这些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墩柱,在三个台阶的南、北两个角上,与西边直接从岩石中凿出来的墩柱相连,使老建筑的基座与宝塔的墩柱基座融为一体。

在这两点限定的一个区域,以及宝奎塔的地基部分,墩座边缘内侧有一个高度约8厘米的微凸平台。这个凸起的平台的轮廓与老桥墩的边缘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曲线。

它们沿着边缘的曲线散开,彼此保持基本相等的距离。在艾树华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浅孔,因为老桥墩的表面是深棕色的,而那两个浅孔是白色的。宝塔西侧的地面和上面说的三个石阶的底部是一样的,但是从墩座到宝塔东侧的地面有两个石阶。

宝奎塔的塔身是八角砖结构,共分六层,还有一个由木结构基座支撑的铸铁塔顶。宝塔第七层顶部有木质天花板,顶部伸出粗大的圆木支撑着塔顶。

在锥形塔的顶部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为这些原木保留的孔。它的上方是一个铸铁塔尖,上面有五个铁环。塔很大,从里面爬不上去。如果不算塔尖,这座塔的高度估计有40米。塔楼底层每边宽度为2.65米,除底层外的二至五层外墙略小于底层外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保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