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前有哪些历史人物居住在山东曲阜?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曲阜地区生活和劳动,开启了早期的物质文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在公元前4300-2400年前孔子的故乡中国曲阜发现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

据古书记载,四五千年前,这里是颜地神农氏营寨居住的“大家族市场”。

公元前27世纪末,中国人的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黄帝之后,少昊曾在曲阜建都。

据传说,少昊84岁,活了一百岁。葬于曲阜市东北首丘云阳山,与两帝三王(尧、舜、禹、唐、)、周公、孔子同荣。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痕迹,创造了发达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21世纪左右,曲阜属于古尧舜时代九州之一的徐州。

公元前16世纪以后的商朝,曲阜为国都,曾是商朝的都城。

公元前1066年,西周的武王灭了商朝。封其弟兼王国宰辅于曲阜,即他最初当选的地方,并以鲁立国。

公元前249年,楚国灭了鲁国,建立了鲁国。596年初,被命名为曲阜。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陆郡入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薛县为鲁,曲阜为郡。

汉景帝第三年(公元前154),汉武帝刘启改淮南王于为鲁王,定都鲁郡。

隋文帝四年(584),诏书改陆县为“温阳”,鲁国灭亡后改为陆县。到了年年底,曲阜以“鲁”为县名,延续了833年。

隋开帝十六年(598年),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直沿用至今。

宋真宗改名为原宪县。

原宪县是曲阜历史上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游牧民族南移,郡入晋,恢复曲阜郡旧名。

明朝六年(1511),河北刘浏、刘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毁曲阜房屋数百间,烧关庙,郡治为市”。

明武宗命山东巡抚在鲁老城,即现存的明成祖故城的西南角,以夫子庙为中心,重建一座新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民国十七年(1928),直属于山东省管辖。

29年(1940),属延吉路。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与泗水合并,成为曲思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屈司分而治之。

民国三十七年(1948),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四区,后改称尼山区、藤县区。

同年,曲阜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3,曲阜改为济宁社。

1958年与资阳合并,仍名曲阜郡。

1962,屈、子分而治之,恢复原来的建制。

1983,济宁专署改为省辖市,曲阜仍属济宁市管辖。

1986年6月改为县级市,原称曲阜市,由济宁市管理。

5438年6月+2000年2月,曲阜镇撤销,在原曲阜镇行政区域内设立鹿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原曲阜镇人民驻地。撤销大学城,在原大学城行政区域内设立学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进驻原大学城人民* * *站;尼山乡撤销,行政区域并入南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