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欣河史料
张伟欣河,原名卫津河,是当年于之九大河流之一。徐福从这条河驶入大海,穿越到日本。到了唐宋时期,黄河夺古河道入海,一度成为宋、辽、宋的分界线。黄河南迁后,淮河入海,河道逐渐消失,成为废黄河,一时之祸。明朝永乐年间,工部大臣宋丽建议开挖河道排水,以预防灾害。明朝永乐以后,人们把山西的漳河和河南的渭河合并成卫津河,初步挖了一条河来减少。弘治三年,将河道上口移至思奴寺,置闸,故将河道命名为思奴寺,以减少河道。明清以后,河道几次淤塞,水闸几次修复。到了民国时期,这里已经成了旱田,危害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50年代对河道进行了多次治理和疏浚,修建了四逆寺枢纽,化害为利。四逆寺开始名副其实了。64年,河北和山东以涧河为界。71-76年再次大规模治理,再次疏浚,修建拦河蓄水闸,改名为“张伟新河”,沿用至今。
张伟欣流域人杰地灵,人杰地灵。杂技之乡德州和徐府杜东的起点前童镇都是全国有名的小镇。苏禄王墓、东光铁菩萨、碣石名山、半汤河古道、大口河入海口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方朔、李之仪、王奥、张之洞都是历史名人;德州扒鸡、鲍店驴肉、庆云岛金山寺、乐陵金丝小枣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