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瑞丽和芒市介绍。

从昆明向西飞行50分钟到德宏自治州首府泸西,再转乘大巴,沿着滇缅公路步行80多公里,分别可以到达中国西南边陲的瑞丽和万鼎。

瑞丽,傣语称蒙毛,意为“笼罩在雾中的绿色之地”。

它三面与缅甸接壤,瑞丽河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玉带,龙川河像一条金色的丝带,从东到西缠绕在翡翠色的瑞丽大坝上,增添了它的美丽。

瑞丽原本是吉祥美好的意思。

一进瑞丽市所在的瑞丽坝子,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个名字如画的含义。

瑞丽坝子四面环山,地势开阔平坦。广阔的田野上长满了热带果树和凤凰竹,山坡上的橡胶林郁郁一望无际。瑞丽江波光粼粼,轮渡处船只来来往往,将两岸风情融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异国情调。

瑞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0%,是德宏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市。主要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尤其是傣族,无处不在,成为美景中的绝佳点缀。

但是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傣族和西双版纳的傣族是不一样的。比如瑞丽的傣族妇女喜欢在脸上抹一层金黄色的膏体,既有装饰作用,又能防晒。这种服饰和缅甸的习俗一样,表现了边境生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外商人聚集的边贸商城。

在田园诗般的瑞丽巴,有一座商业相当发达的城市?刚到瑞丽的人,会意外的惊喜。

瑞丽虽然是一个农村不到65438+万人口的小城市,但是商业楼宇、星级酒店、商场、地摊很多。白天熙熙攘攘,晚上夜市灯火通明。

最突出的是位于城市西北角边贸街的珠宝市场,占地3.2万平方米,铺面千余间。这里汇集了中外百货、名优土特产、柚木雕刻等工艺品。珠宝玉石是铺面中最主要的生意——由于瑞丽靠近缅甸玉石和宝石的产地,玉石首饰自然成为最主要的商品。

在这里,中外商人云集,除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和* * *,还有许多缅甸人、孟加拉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及傣语、普通话、缅甸语等南方口音、北方口音的斤斤计较声此起彼伏。

很多缅甸人成了长期居住在瑞丽的商人。人行道上堆满了珠宝和玉器成品,以及成堆的毛玉,它们没有经过抛光,或者只切了一角。

来寻找毛玉的商人依靠他们的眼睛和运气。如果毛玉含有优秀的翡翠,他们可以发大财,但五颜六色的钞票可能只能换来一堆废石头。

来瑞丽的人几乎都是为了美玉断袖,而我打算去缅甸买玉,所以一咬牙就忍住了。

除了珠宝市场,在高捷东南4公里的边境贸易经济区还有一条中缅街。中缅只是一街之隔,所以也形成了繁荣的边贸市场。人们称这条街为“西南沙头角”(注——“沙头角”是广东省深圳市与香港东北边境之间的一个村落。两地隔着一条街,隔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领域。

杰勒金塔在东南亚很有名。

在去缅甸跨境旅游之前,我们尽情地游览了瑞丽。

瑞丽的主要景点几乎都在320国道沿线,交通十分便利。

在瑞丽坝子,逛傣俗和逛佛寺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旅程。

经验告诉我,只要有大片竹林,就一定有村落;每个傣家村落都要有一座雄伟的方龄(傣族人称佛寺为方龄)或一座雄伟的佛塔。

最著名的佛教寺庙是寿龙楼芳和代登楼芳。同样,寿龙和代登楼坊也是最著名的寨子,被誉为农家自然公园。

“方龄”,俗称寺庙,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也是佛教徒传经布道的地方。

寿萨方龄建于傣族村寨。这是一座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建筑,周围是凤凰竹和低垂的榕树。它是傣族建筑的精华,是瑞丽最高的方龄。大雄宝殿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建筑形式就像一座古老的傣族宫殿。所以著名电影《孔雀公主》也把它作为《孔雀公主》的拍摄点。

在瑞丽众多的佛塔中,最著名的是杰勒金塔,它是德宏州的佛塔之冠,也是东南亚著名的佛塔之一。据说和缅甸的曼德勒佛塔一样有名。

这座雄伟的佛塔位于城东7公里的杰勒村。

塔群中心是高40米的主塔,周围是16座小塔;塔身金光闪闪,冠上装饰着伞、风向标和银铃,在微风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杰乐金塔历史悠久,其创建日期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在苏达王马拉统治时期,这里发现了熊、麻雀、鸭、牛等7种骨头,与佛陀转世550次的传说不谋而合。投胎为这些动物时,他住在皆乐。于是王子下令建造这座塔,名为金熊塔。

金塔曾多次重建,可考的最早重建是在佛历2300年(公元1756年),距今200多年。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是经国务院1992批准的新城市。东接万鼎市和泸西县,北接龙川县,西北、西南和东南与缅甸接壤。

瑞丽江流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瑞丽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赵武丁墓、广河汉古都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内涵深远,亚热带雨林风光自然,旅游淘宝、珠宝购物独具特色,地热资源丰富。

旅游项目有:国门万鼎桥、天涯海角高捷、中缅弄岛、万鼎生态园、芒岭榕榕、瑞丽河江游、瑞丽金塔、大灯湖傣家乡村公园、瑞丽东南亚、南亚风情园、高捷。

我自己的感觉是,先到昆明后,可以坐飞机去泸西。

那么加入团队或者散客都没问题。最好六七月份去。水果很多,雨季也不干燥。

但是记得带把伞,或者要去森林的话穿透明雨衣。

衣服越薄越好,但还是要带上外套、万金油和有蚊虫叮咬的花露水。

但是这些东西也可以在当地买到!

芒市又名鲁西,相传释迦牟尼来此传教时,天已破晓,鸡鸣声起,晨光即将照在这绿坝上,故取名“蒙洹”,意为“黎明之城”。

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蒙巴纳西族古城。

芒市是2400多年前傣族先民的一个部落。凭借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森林、水资源,加上人民的辛勤劳动,整个部落成为一个拥有强大话语权的“部落孟”(部落国)。

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芒市与内地和国外的联系逐渐扩大。近一年来,佛教(小乘佛教)从南方传入,使这里的原始宗教步入了现代宗教的文明。

千年滴水成金,中外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相凝聚,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数百册藏书,创造了遍布全城的宗教文化建筑。

“芒市”这个名字已经知道很多年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芒市是鲁西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名称。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潞西,潞西政治局在孟佳成立。民国三十八年(1949)又迁。

解放后人们还是习惯叫鲁西芒市,所以很多人到了芒市都不认识鲁西。

芒市坝区的原住民主要是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水族。男人平和善良,女人温柔勤劳,信佛。

山区居民主要是景颇族,古代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他们勇敢、大胆、热情、慷慨。

历代以来,内地的人和中原的居民,出于戍边强国、避战天下等原因,一直在不断地迁徙。

解放后,大批来自南方的高素质干部组成国家工作队,长期住在芒市,帮助教育,指导生产,文明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商人都聚集在芒市做黄金生意,并以此为家,其乐融融,一去不返。

所以芒市形成了包容的文明,开放的心态,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芒市,有傣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如水,泼水节欢快、热闹、激情。还有景颇族的英雄气概。木脑通宵歌舞,男刀女扇长枪。精神非凡。它不仅是吉尼斯记录在案的人数最多的舞蹈,也是一种用舞蹈叙事和追溯祖先的独特文化。

就民族节日而言,农历正月是景颇族的木脑歌和傈僳族的富季,公历3月是阿昌族的阿鲁沃罗节,4月是傣族和德昂族的泼水节,7月是建国纪念日。

再加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国家统一的节假日,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每个月都是欢乐的。

芒市当地的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的传统食物和口味。傣族人的饮食是酸爽的,景颇族的是麻辣的,很有味道。

其次,不同地方的味道在芒市混合,换上新的,融入当地。

所以芒市的食物口味多变,跌宕起伏各有主食和变化;口味层次分明,深浅各有滋味,回味无穷。

饭桌上,几乎每一道菜都是蘸着水上的。

可以蘸着吃,别有一番滋味;不蘸,也不会降低味道。

早餐,最普通的店,鱼饵和米线种类很多,有粗的,粗的,细的米线,鱼饵有七八种。

汤有牛、猪、鸡,“毛子”有各种肉,各种做法,各种口味。

桌子上摆满了调味品,比如鲜柠檬、速食热、小米热、甜酱油、各种咸菜等。,每个都需要自己的选择。

同样一碗早餐,主料、汤和“小笼包”的不同组合,味道也不一样,加上调味料,味道更是五花八门,无穷无尽。

傣语叫“广木杰列”,是芒市傣族人修建的最早的佛塔。

塔高十几米,树高几十米。佛塔是实心砖塔,树是菩提树。

塔顶有树,树绕塔。顶上枝叶繁茂,脚下佛塔熠熠生辉。

如果塔是金刚,那么它是端庄肃穆的,树是天空的一根柱子,紧紧地包裹着塔。

树塔天衣无缝。

在塔下仰望,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塔还是树?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座没有树的宝塔。当一颗菩提树种子被风带进宝塔的缝隙里,被春雨浇灌后,种子生根发芽,这一奇观逐渐形成。

塔生树,树守塔,这是典型的傣族智慧。

泸西的傣族、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所以灵寺很多。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灵庙,而且大多相邻,体现了情趣,也有佛塔和寺庙分开,单独发光的。

在潞西市芒市镇正南路中段,有一个苍劲古朴的寺庙建筑群落,与许多小乘佛教“灵寺”大相径庭,也与内地的大乘佛教佛寺大相径庭。

总的来说,傣族小乘佛教“方龄”(佛寺)是一个方形的木质结构,有一个单独的隔墙,但博代基在主屋的两侧各加了一个大宅,就像两个翅膀紧紧地抱着主屋,形成了三个独立又相连的佛寺。

汉族的大乘佛教寺庙一般都是四边形的。

博待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前的两位菩萨不是普贤就是文殊。左边是一尊头戴金盔的雕像,右手托着一个瘦瘦的,取名“魏世忠”,意为善恶之神;右边有一尊光着脚的雕像,脚边有一个水罐,手上滴着水。叫“南瓦松特尼”,意思是土地之神,大陆大乘佛教没有。

蒙巴纳西珍稀园位于芒市永汉街南段东侧,是国家AAA级景区。

据说全国有四个最好:百年古树(500棵以上)数量和规格全国第一;树化石和树玉的数量和质量(1000吨);大(古)树移植数量(500棵以上)和高成活率(96%)全国第一。

收藏馆里陈列着大量的树状玉石标本,一大截粗大的树干,其形状和纹理明明是树木,却早已变成了半透明的美丽玉石。

这些树形的翡翠有5000万年、1亿年甚至2亿年的历史,一屋子五颜六色的水石、石胆、玉石、翡翠,美不胜收。

冯凭宝塔

德宏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村寨里有很多缅甸寺庙和佛塔。在芒市,最著名的是位于芒市以西约6公里的冯凭乡。那就是著名的冯凭塔,当地傣族人称之为“广木”。

冯凭佛塔是德宏州的名胜之一。

高大雄伟,造型精美华丽,错落有致,做工巧妙,建筑构思新颖,独具民族特色,是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中的瑰宝。

这座宝塔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冯凭最早有两座宝塔,东塔和西塔。

乾隆六年(1741),芒市戴土司请来一位长老主持东塔的修建。

傣语称西塔为“广木孟刚”,意为芒市大坝的中心塔。

该塔在1805年因地震受损,但及时修复,于1966年被毁。

1986重建了现在的佛塔。

重建后的冯凭佛塔高23米,周围有28座小塔,犹如众星捧月,守护在母塔周围,形成一座高大雄伟的主塔。其造型复杂、严谨、宏伟。主塔和分塔的塔尖下有精致的金伞,伞上系着银铃,随风摇摆,叮当作响,声音悦耳。

每当夕阳西下,晚霞如火,场面更是壮观,金碧辉煌的宝塔熠熠生辉。

冯凭宝塔也是傣族人娱乐活动的中心。

每逢傣族隆重的民族节日,冯凭乡的傣族人都会在这里举行“广木摆”,人们会敲芒公象脚鼓,跳“嘎阳舞”,庆祝丰收。

熙熙攘攘的佛塔周围人山人海,经常有人要通宵跳舞,但还是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