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教授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有着深刻的影响。爱国主义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爱国主义教育溶于每一堂课,通过“润物细无声”对学生潜移默化,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爱国史诗,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我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改进教学,再现历史场景,突出情感的作用,从而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第一,抓住“点”

“点”是指基本历史知识的要点。爱国主义与祖国的历史息息相关。我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基础历史知识的教学中,重点放在具体历史知识中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点”上。综上所述,要抓住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把它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特别是从能歌善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验爱国情怀,接受实践教育。比如我在观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门课的时候,重点讲了邹容和陈天华的“点”。首先,我结合电视剧《辛亥革命》让学生了解邹容救国救民乃至献身革命的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在介绍完他的生平事迹后,我还热情地背诵了邹容《革命军》中的一段话:“我要中国独立,但我要中国革命。”。我,中国,想要永远生活在20世纪的新世界,所以我们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魏哉,革命也!皇者,革命也!“把我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好像革命还在他们身边喊。这样就避免了对教材的简单点评,学生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本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就有这种可歌可泣的事迹,书本上的东西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学生们立刻对这位爱国者肃然起敬。在介绍田琛的时候,我补充了两点课本上没有的内容:第一,他为了救国,大声号召炎黄子孙反抗帝国主义,反帝必须推翻这个“洋人法庭”。他用血泪凝结了《警世钟》《孟慧头》等作品,通俗而庄重,每写一处苦涩之处,都是泪水和笔墨,能引起。第二,日本政府颁布《禁止留日学生条例》,《朝日新闻》污蔑中国留学生“放纵”“卑鄙”。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主张立即回国,而汪精卫等人甘愿忍气吞声,于是陈天华决定葬身大海。他的壮举引起了民族悲痛,形成了新的排俄反帝高潮。在描述了陈天华以文为刃和为国捐躯这两个细节后,我让学生们齐声朗读课本上的一些节选,从中我可以体会到他赤子之心、反帝爱国的勇敢战士和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顿时充实起来,给学生们以强烈的感染。正是因为抓住了邹容和陈天华这两个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点”,这一课才渗透着爱国主义,让历史的教学变得更好。课后,学生们都报告说他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基础知识有了深刻得多的理解,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愿望。

第二,明确“线”

“线”是指历史的基本线索。我每写完一章或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会围绕其基本线索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轮廓。通过综合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线由点连接。从重点到基本路线,让学生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中梳理出爱国主义的主线,真正理解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史。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抓住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逐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线索,引导学生回忆帝国主义是如何发动侵略战争,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种种罪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痛恨和振兴祖国的热情。同时抓住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线索,画了一个草图。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为此,我还专门讲了一次。强调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人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创建民主共和国的伟大贡献。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从辛亥革命前后入手,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阐述了孙中山爱国思想发展的线索。首先,在建立钟惺会期间,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以“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第二,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国,发动了两次革命,即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表现了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第三,五四运动爆发,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他探索真理,以俄国为师,具有继续革命的精神。通过这些讲解,学生对孙中山毕生的救国之路和投身革命的精神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孙中山的爱国奉献精神印象深刻,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毅力。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关于近代史的线索。聚点成线,在落实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总结,无疑会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

第三,扩大“面”

“面”是指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多方面、全方位地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我从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只有广泛传播知识,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比如在讲不平等条约中领土被屠杀的情况时,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记住被割领土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物产,激发学生对逝去山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还与现实政治事件挂钩,如通过港澳回归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通过对民族败类、汉奸(如为荣耀而卖国的李鸿章、怕死的叶志超)的揭露,增强了学生的爱恨情仇之情。通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想到一百年前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而浴血奋战的民主革命家的壮烈悲壮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英雄的责任感。

总之,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应纳入历史知识的教学中,点线面的实施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形式。要深入挖掘历史课中的爱国因素,将爱国主义渗透到历史知识的点、线、面中,避免空洞的说教,真正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