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八章下的几次会议

1954 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了国家机构基本法,奠定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说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从中央到地方系统地建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八项内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要求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家和落后的农业国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需要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总结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大会继续坚持反保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原则和思想富有创造精神。当然,由于实践时间短,理论上、思想上不可能成熟,许多新概念、新政策也不可能在八大时牢固确立,实现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检讨和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十二大内容: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 * *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大会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作为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核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二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成功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引领中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将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载史册。党的十三大内容* * * ①高度评价真理标准的讨论;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③转移了党的工作重心;④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第二,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大会决定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生产党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为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意义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它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铺平了道路。党的十三大基本路线,积累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