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美食家?

我知道的美食家有:伊尹、孔子、郑凡和袁枚。

伊尹

生于祁县葛岗镇西空桑村,辅佐商朝于商汤王监利,被后人尊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借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杰出人物。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论”和“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不变的法则。伊尹不仅会吃,还会做菜,这是吃的最高境界。

孔子:

孔子本姓,孔氏,人,字,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夏邑)。他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是圣人,也是饕餮。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倡“食不厌精,味不厌精”,意思是食物越精,肉切得越好。孔子是个吃货,不是一般的吃货。孔子在饮食上很有原则,不仅要求食物的形状,还要求烹饪的技术和原料的来源,甚至总结出一套“八不吃”的原则,简直挑剔。由于老夫子讲究饮食,孔子的身材也保持得很好。而且孔子吃肉很多,因为他在描述他的学习的时候也说不知道三月肉的味道,说明肉是他的最爱。

郑凡

五代时期的尼姑、著名女厨师郑凡,因创造了“辋川小样”山水拼盘,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肴山川满溢,诗意四溢,名扬天下。

她是五代时的一位尼姑,也是著名的女厨师,因创造了名为“辋川潇湘”的山水拼盘而闻名天下。辋川样品是用腊肉、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装而成。她在拼的时候,以王维画的20幅山水图为蓝本,做出了别墅风景,让菜品有了风景,有了诗意。宋代在《清贾耻门》中称赞道:“比丘尼正气玲珑,以脯番茄、腌瓜、黄红汁作景。如果他和20个人坐在一起,他会上演一场戏,合成辋川图样本。”如果你擅长烹饪,你肯定会更擅长吃。每个厨师都是先自己创造菜肴。

清代大文豪袁枚,四十多年来一直标榜自己在食品界。我还把自己的饮食心得写成了一本书《随园美食榜》,里面可以详细记录326种流行的南北菜。他还解决了食品工业的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什么是吃货?如何做一个高大上的吃货?做一个吃货的意义是什么?能把吃当成一种境界的食物,肯定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