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狄是天下第一大臣的传说。

迪徐人杰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洛阳为东都。

金碧辉煌的宫殿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刚刚过去的新年带来的欢乐已经荡然无存。每一片荷花砖,每一片琉璃瓦,似乎都在晃动。正殿外,一场政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周围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当病了很久的武则天慢慢走出来的时候,喧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杀气腾腾的没有人敢冲过去。相反,大多数人保持沉默,空气似乎凝固了,气氛极度紧张。

女王的光环似乎依然足以掌控帝国的一切。在士兵们的包围下,李习安王子,这位年仅16-18岁的名义上的政变领袖,不敢退缩.

武则天只是环顾四周。这位几十年来叱咤风云的女政治家,在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困惑或愤怒。她知道——这是预料中的结果。经过短暂的交谈,女王平静地接受了既成事实。她转身走进卧室,关闭了政变和所有的往事。

十个月后,武则天驾崩,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一幕结束了。从史料记载中,我们无法得知武则天临终时在想什么,但一定有一个人反复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这个人从她丈夫唐高宗时代起就是这个国家的重要部长,他的能力和诚实赢得了她的信任。这个男人帮助她驾驶帝国的航船,多次穿越激流险滩;他当过两次宰相,前后不过几年,但对朝廷影响很大。这个人已经死了好几年了,但是是他决定了政变的现场。

这个人就是迪·徐人杰。

迪·徐人杰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也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实的历史。唐代很多传奇文学都以狄为主角,虚构了很多故事。后来清人写了《狄公案》,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了《大唐狄公案》,把狄徐人杰塑造成了一个侦探。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德·徐人杰并不像一个刑事侦探那样简单。他破过案吗?没有,但是细节不清楚。顺便说一句,唐代的史料如今所剩无几,远不如宋代以后的详细。唐代虽然有印刷术,但早期的印刷术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和历书。技术还不够成熟,对普通图书的传播贡献不大。所以唐朝的史料往往给人“不解渴”的感觉,很多名人的故事都很模糊。本书也想为读者描述一下迪·徐人杰的破案细节。可惜史书上只有他一年破案一万七千多起的记录,却没有留下任何细节。

我们重视狄,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贯穿了初唐的历史变迁。唐朝成为大周朝,再从大周朝变成大唐朝。没有德·徐人杰,这段历史将是不完整的。他可以影响武则天生前做出的重大决策,甚至决定武则天以及她背后的周朝的历史命运。如果你问我,我认为迪徐人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臣”。

现在有些精英在赞美文史研究者的时候会斥责一个古代的君臣,就是为“封建独裁”唱赞歌。你放心,我比你更讨厌封建独裁。只有一件事你不应该忘记。古人不能按照今天的世界观生活。按照当时的标准,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官场日益复杂,人事纷繁的背景下,像狄这样的人,都是有能力的大臣,清官。

狄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这一年,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两岁。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他的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迪徐人杰出生时,武则天5岁。五岁的武则天和迪徐人杰当然是不相干的。如果有什么,只有一个。都是山西人。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狄是并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

在徐人杰和高宗统治时期,徐人杰的晋升年龄应该在26到365,438+0之间。他被明静大学录取了。在唐代,两个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静。明科主要考经学,迪徐人杰的高中说明他的经学基础很好。不过坦白说,明代的经学并不是唐代科举中最厉害的科目,最厉害的还是进士。唐朝有句话:“三十岁时,明静,五十岁时,中进士。”意思是考进士难,50岁考上,年纪小;相比较而言,明静只有脑子好,能背出来才能考上,所以30岁考上就老了。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不取决于他读了多少书。对于德徐人杰这样的技术官员来说,书生气会束缚他的手脚。迪·徐人杰一生中以各种方式做过各种事情,有时他甚至完全坦白。

此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但此时,唐高宗的健康状况很差。他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头晕,于是武则天开始帮助他处理国事,逐渐掌握了核心权力。这个时候,迪徐人杰出来做官,他的命运自然与武则天密不可分。可以说,迪徐人杰是武则天最好的助手,也是她今生唯一的情敌。最终把武则天的大周带回大唐的是德徐人杰。这种君臣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有意思的是,在武则天的晚年,并不是只有狄徐人杰一人策划了唐力的复辟,但后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却把第一功劳归于他。这当然是因为发动政变的人大多是他推荐的高级官员,其次是因为他光明正大,甚至包括唐力复辟。他是在武则天面前公然策划的,不是阴谋。他不谋求个人利益。他是真正的政治家,不是政客。政治家是什么样的?政治家应该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为之奋斗。什么样的政治家?政客没有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谋取私利。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德徐人杰的一生有四个亮点和一个基本理念。

四大亮点是什么?

第一个亮点:高尚的道德品质

德·徐人杰一生诚实、勇敢、正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集体或国家的利益。

迪·徐人杰年轻时就表现出很高的情商。他很孝顺。有一次他到并州做官,爬上太行山,看见南方有一朵白云,于是大哭起来说:“我的亲戚就住在这云下面。”我尊敬的亲人就住在这白云下!于是我站着哭了很久,等云开雾散才上路。这种孝子在唐朝是很受重视的。古人认为人生的舞台无非就是家庭和宫廷。他们要注重对家人的孝顺,对朝廷的忠诚,其他的都不重要。以后人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经常讲迪徐人杰的故事,叫做“白云望亲人”。

他不仅孝顺长辈,也孝顺其他老人。这就是儒家常说的:“我老了,人也老了。”你应该像对待长辈一样对待其他老人。那时候还没有碰瓷这回事。所以有些人看到长辈摔倒在地就敢去扶。在并州,狄有个同事叫郑崇之。母亲生病在家,郑崇智奉命出国。那时候出国不是个好工作。一次短暂的旅行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旅途充满艰辛和危险。什么事都有,死人也经常发生。当时唐朝政府专门规定,使节在国外去世,享受什么级别的抚恤金。可见这个工作真的很难做。因此,一提到出国,人们往往推卸责任,但迪徐人杰站出来说话了。他对众将说:“夫人病危,大臣远在。她怎么会担心万里呢?”你老母亲病了,怎么会担心千里之外的儿子!于是皇帝提出撤换郑崇之,郑崇之很感动。此外,他不是唯一被感动的人。当时迪的老板林和司马发生了矛盾。他听说后,主动对李晓连说:“我们是无辜的吗?”听到这些我们不觉得羞耻吗?所以两人其实和好了。这就叫榜样的力量。一个单位很难团结起来,所以要以身作则。

无论德徐人杰在哪里就职,他都能为人民做决定。当他离开的时候,人们很感激,并送给他一座美德纪念碑,甚至是一座神龛。

在他的一生中,迪·徐人杰不喜欢事物,也不为自己感到难过。他的一切行动都以大局为重。武则天曾当着他的面回忆往事说:“以前有人诬告你。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吗?”迪徐人杰的回答是:“他告诉我,如果我有什么,我会改变它;我没事就鼓励,不妨碍大局。告诉我他的名字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请不要说话。”武则天听了这话后大大叹了口气。

由于他的正直,迪徐人杰受到历代王朝的高度赞扬。我刚才也说过同样的话。比如我劝武则天让李家做太子,而不是武家。有些人被历代史家批评为借机为自己谋取长远利益,而德徐人杰则被视为为整个国家谋取利益。这就是好行为的好结果。

第二个亮点:天赋非凡。

迪·徐人杰具有优秀的气质和才华。史书上说迪·徐人杰是“桀骜不驯”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洒脱的人。从后来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迪徐人杰确实是一个非常规和高度道德的人。另外,迪徐人杰也未必长得好看,不然史书怎么会只夸他的气质而不夸他的长相呢?大部分人都不好看,别人还得夸你气质好。你就是这样被介绍的。

除了潇洒,迪徐人杰的性格也很稳重,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小时候的一天,狄家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个老人被杀,县令来破案。全家人都接受了询问,但小迪·徐人杰坐在书房里。县令一看,非常生气:“小朋友,你怎么不动?”迪徐人杰回答说:“在黄皮书中,先贤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他们仍然不能把事情做好。何不为俗官,而见咎!”书中,我只想和先贤们聊聊。我太忙了,没时间和你们这些业余爱好者说话!和普通孩子一起看热闹都来不及。你怎么能坐得住?县长相当于警察。警察来问话的时候还是那么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害怕。很酷。这就是迪·徐人杰的性格——自信、冷静同时又固执。

迪·徐人杰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文笔很好。据记载,武则天曾当众称赞狄的《能书》,字写得不错。你知道武则天文化修养很高,不会随便表扬谁。

据历史记载,德·徐人杰非常擅长医学和针灸。据记载,咸庆年间,狄赶考,看见华山脚下聚集了一大群人,都伸长脖子观看。人群中间坐着一个14岁的孩子,鼻子上长了一个大肿瘤,落在脸上,翻了白眼。孩子的家人坐在他旁边,焦急万分,背后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如果你能治好这个孩子,你将得到1000匹丝绸”。可见家人求医已久,但毫无效果,于是上官道悬赏治疗。迪徐人杰自告奋勇:“我可以给你治病!”父母赶紧让他做手术。历史书上说他在孩子后脑勺扎了一针,然后拔了出来。肿瘤从他手上掉了下来,孩子得救了。有点神奇。肯定是被传说夸大了。不是针灸,是激光刀。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轻易否定故事本身,因为在古代传说中,神医的医术总是被夸大和荒诞的。他们认为神医一定是有天赋的,不像普通人,所以你去看扁鹊和华佗的真实故事,里面包含了很多夸张,但是你不能说扁鹊和华佗完全是假的。估计这位学者还是靠手术和药物治病。这个故事的重点在后面。迪·徐人杰治好了孩子的病,孩子的父母很快为他拉了一车丝绸。一千匹丝绸在当时是一笔巨款。200多万人民币怎么样?这个巨型红包被迪医生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治疗你的孩子是因为他可怜。我不能拿你的钱,我也不是什么‘能人’。”然后我骑上马头,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他第一次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时,迪徐人杰和其他官员一样,从基层做起,但他很快就显示出他非凡的才能和素质,并经常创造一些成就。他在做小官的时候,同事们都夸他说:“北斗南的狄公只有一个圣人。”也就是说,像北斗七星南麓的德·徐人杰这样的圣人只是一个人。为什么强调“北斗之南”?因为古人认为紫星是皇帝的象征,北斗是王公大臣的象征。说:“北斗七星称为七王,天王。”也就是说,徐人杰的同僚们认为他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朝臣。要知道,在这个时候,迪徐人杰还只是一个七级军官,而他的同僚们已经把他提升到了这样的高度。不得不说他的同事眼光独到。

迪·徐人杰非常擅长破案。去年被召到长安做大理寺官。很快,他创下纪录,一年破案17800起。这个数字很惊人,也就是说如果一年不休息,平均每天破案49起。这是审判档案,不是小说。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小说不会这么快。一年后,当上级来评估他的成就时,丞相看到迪徐人杰是一个新人,给他降了一级。大理寺太守张继对宰相说:“不行!你把这个成绩给了迪徐人杰,这是不公平的。”总理问:“他能做什么?一年审查了多少案件?”张赵文说:“一万七千八百。”总理惊呆了,可见这个数字有多惊人。结果,他把迪·徐人杰的成绩改成了名列前茅和垫底。一个新手能达到顶底水平,可谓出类拔萃

后来,迪徐人杰作为一名侦探的声誉与他在当地和大理寺的破案能力有关。遗憾的是,这些案例在史籍中基本没有留下任何细节。

顺带一提,唐朝的司法程序和今天差不多。一般刑事案件先由地方政府审理,然后上报中央司法机关。狄的大理寺一般负责审理北京判的“徒刑”,武则天最低。隋良当时说:“一个有名的皇后,先帝被陛下娶了。当皇帝濒临崩溃的时候,他握着陛下的手对大臣说:‘我亲爱的儿子和妻子,我现在就给你钱。’陛下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女王都没听说过,怎么能掉以轻心!我不敢服从陛下,我违背了始皇帝的命令!“女王家族地位高,怎么可能轻易抛弃?更何况,在唐太宗去世之前,你们小两口是托付到我们手里的,我们不能这么做!这场斗争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第一次激烈的正面斗争。众所周知,最后的赢家自然是她,这也埋下了仇视贵族的种子。掌权后,她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打击和限制贵族的特权和影响,如摧毁孙昌戊己集团,大力提拔来自下层普通家庭的官员,修订《旧唐书》等。与此同时,武则天在科举方面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设立殿试、设立武举等。为什么?就是摒弃贵族,从民间选拔人才。潜意识里,她看重迪·徐人杰这样的人,所以他生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