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北宋汝窑窑口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了解多少?

广义的汝窑是指原古汝州所辖的临汝、宝丰、佳县、鲁山等县烧制的青瓷的总称。狭义上是指朝廷派来监督皇家青瓷制造的官窑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三代古陶瓷研究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经过全面的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以及对采集的汝瓷标本的科学检测,最终通过考古钻探和试掘,于1987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发现了汝官窑窑口,揭开了汝官窑神秘的面纱。经过全面钻探,窑址总面积为165438+万平方米。经过挖掘和密集钻探,位于清凉寺村4800平方米范围内,是汝官窑的专业烧制区,专门烧制汝瓷御品。该地区出土的残片标本与现存的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传世汝窑完全一致,证明了汝窑入口的确切位置,从而正式解开了汝窑近千年的历史之谜。

宝丰梁青寺汝官窑遗址(内)

同时,我们也对收藏和散见于各博物馆的汝窑民窑青瓷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重点发掘,对不同窑口的烧制历史和产品特点以及与汝官窑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除宝丰梁青庙外,汝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备受宫廷青睐。汝窑民窑也因其造型丰富、工艺精湛、釉面光滑、装饰丰富而有相似之处和独特风格。根据现有的实物标本和考古资料,大致可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庐山段店窑、临汝窑、汝州苗文窑、张公祥窑和东沟窑。

1.芦山店窑:位于芦山县东北部店村。据考古调查,窑址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最大厚度4-5米。它燃烧的历史悠久,产品丰富,持续时间长,经久不衰,其中汝瓷更具特色。晚唐五代茶粉釉的成功烧制,对宋代汝瓷的烧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宋初期豆青釉平边折腹盘的出现,为后来汝瓷的发展和技艺的娴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端店窑的种类繁多,它是汝瓷全面发展的一个先例。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托烧和垫烧两用,釉层光滑,胎体灰色,有的火候差,釉色浅,有的器底刻有纪念钱。釉下气泡模糊,明显区别于其他窑口。

2.蔺汝窑:除遍布汝州四乡外,汝州附近也到处烧制,远传到豫北安阳、鹤壁等地,周边内镇如大窑店、宝丰、禹州、许昌、益阳、新安等地也建窑烧制与蔺汝窑风格相同的同类产品:造型精美,制作精良,产品丰富,装饰性强。雕刻花卉,线条流畅,经久耐用,美观大方。有的碗、盘上刻有招牌或印有姓氏的吉祥文字吸引顾客,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需求。他们的作品遍布全国,代代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汝州文庙窑遗址

3.汝州文庙窑:也是近年来河南陶瓷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它位于汝州市中心,原庙旧址附近。根据钻探,窑址并不大。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从出土残片的发掘,结合当地博物馆的官方收藏和民间流传下来的产品来看,可谓造型精美,工艺精细,釉色均匀,胎质坚实致密。它的造型艺术和工艺特点与宝丰梁青庙的孔窑相似,明显与孔窑一脉相承。但其胎体结构、釉料配方、烧制方法与梁青庙明显不同,没有玛瑙釉,与其他窑口不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4.张弓巷窑址:汝州市中浙街与张弓巷交汇处,经初步勘探,窑址中心面积3600平方米。窑址发现于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进行了三次小规模的发掘。除发现各种重要遗物外,还出土了大量完整的器皿和可修复的瓷器、窑具。其特点仍属汝窑系列,胎质呈灰、白、白及少许浅灰色,胎质细腻,胎薄釉薄,釉面玻璃质感强,釉层细腻,釉色有浅蓝、青绿色、灰蓝色、蛋蓝色、稀天青,但最典型的是豌豆绿。这和上面的窑口很不一样。造型丰富,工艺精细,少数平底,多为直圈足,底部有粟粒状支钉烧痕,釉下气泡小而密,别具风格。

北宋汝窑风华纸锤瓶

至于窑口的属性和定位,众说纷纭:一是北宋汴京官窑系列。从现有出土标本来看,确实与北宋汴京官窑不同,形制庄重,釉层厚,口紫铁足,开口大而疏,釉色为月白大青,地理位置与之相差甚远,更难确认;一个是汝窑系列,这是宝丰梁青寺汝官窑停止烧造后的又一个重要窑口。总之,目前发掘面积不大,资料不足。即使是挖掘者也说不出更多的依据来判断是不是官方的,这需要进一步讨论。

5.东沟窑:位于汝州市吉寮村以东,窑址较小,属于北宋末年——金元时期的窑址。有碗、盘、雕像、瓶子、三角烤箱、洗盘、婴儿枕头、香薰烤箱等等。学术界曾说,两窑地理位置相邻,同属青瓷系列,胎料和窑型结构相似,在制作工艺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结合前期发掘获得的瓷器标本和民间流传下来的产品,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多样,工艺精湛,瓷器上釉饱满,席饼上烤。釉色以豆绿、粉绿、天青、月光白为主,少量豆绿。他的作品既有汝瓷釉层细腻的特点,又有钧瓷常用的酱色护胎釉的特点。釉下气泡小而密,与钧瓷汝瓷明显不同。它具有汝州东沟窑的“汝钧”风格,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品种。东沟窑的考古发掘和发现,为我们破解了神秘传说“汝钧难辨”的真相,找到了汝钧的确切窑口和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