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人口多少?简述其经济和人文历史。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是福建的经济中心。北部省会福州、莆田,南部经济特区厦门,东部台湾省包道,西部漳州、龙岩、三明。辖鲤城、丰泽、罗江、泉港四个区,晋江、石狮、南安三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五个县,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国土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不含金门县),汉族占总人口的98.2%,少数民族占1.8%。有48个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泉州的风景和人民的感情是简单而深刻的,独特的。儒、释、道并存,相互交融。闽南语为主要方言,普通话为通用语言。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生活在泉州的华侨有624万人,港澳同胞有70万人。在台湾省,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来自泉州。
泉州市四面环山,面朝大海,山峦起伏,峡谷纵横,盆地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西北高,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多为基岩海岸,全长约421km。拥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晓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全州覆盖中国中南部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温暖的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全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太阳总辐射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堪称“闽南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全国乌龙茶、龙眼、柑橘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高的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它富含贝类和藻类,如牡蛎、蛤蜊、蜗牛、海带和紫菜。主要有铁、锰、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边邹鲁”之称。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珍品举世瞩目。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泉州在古代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东西方文化交汇,尤其是佛教、道教、摩尼教一度非常盛行。许多宗教遗迹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万智鹰神曲、丝灯笼、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陈醋、永春纸织画等。泉州是泉州人。
泉州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期就开始了经济发展。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南安市丰州镇设立东安郡,南朝梁监狱设立南安郡(502 ~ 519),为地方郡县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发生战乱,许多中原士绅入春,沿河而居,故名晋江。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的银行得以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行政区划的建制几经变迁。唐久元年(700年),设吴荣府,国家管辖这一城区。唐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又有县、州、道、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置行政检查区、专区、区域,1986、65438+10月将晋江地区设为泉州地级市。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以来,它一直是中国南方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四大港口之首,享有“刺桐港”的世界美誉,成为堪比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出“十大洲人”和“天下商人”的繁荣景象。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省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侨居泉州的华侨620多万,港澳同胞70多万,台湾省汉族同胞44.8%来自泉州。长期以来,海外乡亲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乡贤,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泉州与世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