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大师吕思勉的介绍

王先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世深厚。陆祖籍江苏宜兴,明永乐年间迁居常州。陆氏世代为官,祖上(陈苍长音,号金门)是清代常州第一秀才。以下文章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记

吕思勉(1884 ~ 1957),中国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身书香门第,15岁入郡学。十二岁以后,在父母、老师、朋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的历史。16岁自学古代史典籍。1905以来,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第一师范学院任教。1926起,任上海光华大学中国文史系教授、系主任。抗战时期,他回到家乡,闭门写书。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光华大学。1951院系合并后,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

史学代表著作:《中国白话文史》、《陆铸中国通史》、《秦汉史》、《吕思勉读书史笔记》等。

家学很远,读了很多书。

王先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世深厚。陆祖籍江苏宜兴,明永乐年间迁居常州。陆家世代为官,祖上(长音,,号金门)是清代常州第一秀才,官至书院大学士。《清史稿》流传。曾祖父吕子善,嘉庆十五年顺天乡人,曾任河南偃师县知府。曾祖父吕是道光二年任务乡陪审员,曾在安徽旌德任谕。祖父卢茂贤,中国留学生,曾任江西省奉新县知事。

王先生的父亲陆,生于咸丰二年(1852)。年轻时,他享有一个文学上的名字。曾任江浦县秀才,对易经颇有研究。他是《书目室读书笔记》和几卷诗集的作者。母亲程明(字仲芬),生于咸丰三年(1853),是武进名人程的次女。他还能写诗和散文,并有1卷《邱毅·史超和读书随笔》。

吕思勉自述治学经过云:

?当我第一次能够学习时,我已故的父亲给了我四库全书的摘要。这是旧时代关注学者的常用方法。在开始查询的时候,可以鸟瞰一下,大致了解一下各个学科的概况和分类。这本书的三个部分我都看了,包括经典、历史、分册,但是集子只看了一半。?

?九岁那年,我第一个妈妈在讲正史简编,讲了好几天。妈妈忙的时候,姐姐会给我讲解。所以在历史系的书里,我年轻的时候还挺亲的。在这一点上,我已故的父亲给了我《日之录》、《二十二史笔记》和《史静文编》,使它们泛滥成灾。虽然只是泛滥,但也很有趣。?

?我要到十六岁才能好好学习。每次你读一本书,你就去自首。这时候我读下去,继续通鉴和明记。先父给了唐哲贤的《三通考纲》,对照本元读。他觉得这个汇编不完整,所以他放弃了它,去读本元。这是自学的开始。?

?甲午战争期间,我最开始是学会看报的,后来《泰晤士报》看得很好。论政治的利弊,从发展中推断其原因是好的,也是好考证的,所以逐渐进入了历史。从23岁起,我就致力于历史。?

以上四段描述了他23岁之前的学业:(1)他出生在一个历史气息浓厚的家庭,由父亲、母亲、姐姐教导。(2)他从书目入手。(3)他规定阅读是必修课?Motomoto?然后呢。自首吗?的习惯。(4)晚清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他重视起来。时事?、?推?因果,却献给历史。

1982?吕思勉历史著作编辑组?吕思勉写的历史著作的序言中提到了什么?从23岁起,鲁先生就决心献身于祖国的学术事业?王先生从小就系统地阅读了儒家经典、历史、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23岁后专修历史。在元史专家屠吉(字景山)的影响下,王先生开始阅读辽金元史,从此对民族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3岁第一次读二十四史,甚至有传言说先生一生读了三遍?二十四史。

曾在常、苏、上海、沈阳等地任教。

1905年被常州市西山小学创办人朱绍堂聘请到该校任教。24岁时,经沈先生介绍,1906到苏州的基督教学校东吴大学教中国历史,但在暑假因气味问题辞职。同年165438+10月15,常州知府徐兴弼与士绅华祖琪等人创办?常州附中学校?第一任监事(即校长)在校两年两个月,深受师生爱戴(如钱穆曾是常州附中先生的学生)。

1910年,屠宽的父亲屠景山在南通主持张裕创办的南通国学专馆,培养处理公文的人才,并邀请他帮忙。他去南通当教授。

1912年受聘于杨炳党先生,在上海市商协会开办的上海民办A类商学院教授应用写作、商务地理、商务经济等课程。由于没有教材,他就参考日文文献授课。

2004年7月,沈懿介绍他到中华书局当编辑。因为在书店专门编辑教材和参考书,他觉得很无聊,想去远方旅游。1918年秋,王先生的表哥杨承能介绍他到沈阳师范大学任教,于是他从中华书局辞职。

1919年冬,沈阳师范大学依然延长就业,但1920年初到沈阳。很快,他就被这里的专制和保守深深打动,他鼓励学生阅读新的杂志和书籍。在这个世界上,了解当今人的思想总是必要的?并且专门安排课时让学生阅读。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王先生就积累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白话文史》,并于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受到历史学家和读者的欢迎,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大的通史。它长期以来被用作大学和年轻人的教科书?自学适用?阅读材料。历史学家顾先生高度评价这部通史说?编写中国通史最常见的错误是他罗列史实,缺乏见解。他的书不过是先生写的一本极其无聊的纲要或鲁纲要的变相版本。有鉴于此,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流畅的文笔撰写通史,开启了通史写作的新纪元。?可以说,《中国白话文史》的出版奠定了王先生在史学界的地位。

1923年,应王银合校长邀请,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在这所学校期间,他写了四种汉字作品。此外,还编写了文学史讲义、小组经典介绍和语文讲义。

进入光华大学

1925,上海?五卷?这场悲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其中,圣约翰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爱国师生举行罢工,悼念遇害工人,校内降半旗致哀。美国总统卜方基毫无理由地降下国旗,踩在地上。于是553名学生和19名老师愤然离校,寻求创办光华大学。校长为张寿普先生,著名学者有、、容、光、胡适、徐志摩、朱、罗隆基、潘光旦、吴、、廖茂如等。,在爱国热情的鼓舞下,纷纷来到光华教书。

应沪江大学邀请,施先生曾讲授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献学。但看到光华的初创,我决定应光华中文系主任童的邀请去光华任教,真正为中国人办的大学做点贡献。从此终身伴随光华,直到解放后部门调整。光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他进光华后,先是当了中文系教授,后又成立了历史系,延伸为主任。每周都要上十几节课,有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国史,先秦学术概论,宋明理学,经学解题,史记考证,文献学。他经常穿着深色长袍,戴着一副深色近视眼镜。他谦虚、朴实、睿智、自信,有东方学者的风范和气质。他的讲座充满魅力,许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带了一些古书来上课。他先用简单的文言文和苍劲的书法写了一两段提纲,然后边踱步边慢慢教。他言辞清晰,语气平静,脱口而出经典。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很独特,很有特色。以下是一组试题,一端可以看到:

《中国通史B组试卷》

习俗、法律和乡村离婚通常是被禁止的。为什么安全?有哪些得失?

或者说社区制度是女人的朋友,家庭制度是女人的敌人,你说呢?

论女性氏族向男性氏族转变的原因。

家长制,接触的人,血缘关系真的很遥远,为什么还能有爱情?

论宗族覆灭、家族兴盛的原因。

古时候男人多是福气,谚语说养儿防老。但是,其实现代父母很难对儿子有孝心。试经济制度,分析原因。

齐有巫子之制,本来是祭祀女主的,后由世人继承,必须献给男性,那么为什么安全呢?

还是说现在的人的牺牲真的是一件没用的东西,只因为习惯而存在?

一题能完成正确的九题,九题都能完成。总之,没必要。总之最好不要抄袭原文,观点和讲义不一样,或者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