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第二陵的保护

广州两处典当行遗址和南汉二陵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通过专家论证,正待国家文物局公布。

两家典当行地点分别是白云区均禾圩镇的平和大鹅(典当行)和从化市太平镇的泰成大鹅。市文化局文物处负责人介绍,以前地上建筑一般都是逐级上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这一次文物专家认为这两家典当行的文物价值达到国家一级,于是将平和大坝和台城大坝捆绑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大学城小谷围岛南汉二陵也同批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小谷围已发掘的100多处古遗址中,除南汉康陵、德陵、史明人石马墓(明代虞宅墓)、清初炮台群等4处重要考古遗址原址保护外,所有发掘遗址均已交回建设部门进行建设。考古人员通过小谷围岛“拉网式”文物调查,在穗石、南亭、北亭等6个行政村发掘出汉代以来的古墓、遗址130余座。其中,北亭村的南汉德陵、康陵,南亭村的明代石马墓,穗石村的清初堡群遗址等4处遗址,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规划部门和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努力下,得到了保存。康陵出土的红薯、菠萝、香蕉、马蹄铁、箭头、桃、柿子等模型,是中国考古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果蔬陶瓷制品,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新的历史实物。《康陵悼书》的内容,也可以从《南汉史》和广州现存的南汉遗物中得到证实。文中提到,光孝寺有两座南汉时期的铁塔,南汉公刘发掘的胡仙和耀州遗址(南汉道教炼丹之地),园址有耀州九曜石。此外,从德陵墓中的箱子中清理出的一批青瓷壶和釉陶壶,是广州出土最多的五代瓷器。建于清初的原堡是广州已知最早的堡址。明万历十八年安葬的曾玉斋墓,是广州最大的明代石墓。

四处遗址建成遗址公园:各级文物考古人员经过多次论证后建议,清初的康陵、德陵、石棉石马墓、炮台群四处遗址,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展现了小谷围岛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大学城重要的人文景观。专家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其核定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纳入大学城总体规划,将其建成独具特色的“园中园”,即校园内的遗址公园。